心灵的感悟(35)中药房

方文洲
显示日期2017-06-16;访问次数:307; 电脑端

中药房

         小时候因家附近有一个中药房,时常能闻到抓药时的悠悠中草药味,好闻的中药味道,总让我觉得神秘而温暖,于是爱上中药房,看大人买药就是喜欢中药房那长长的抽屉里装的棒棒草草和它们好听的名字。

         淡定的营业员,拿着小巧玲珑的戥秤,拉开象多宝格的抽屉,就象取珍宝一样小心翼翼抓一把草药放置秤上秤,不能多也不能少,按着抓药人纸上写的配方有条不紊的抓,然后倒在事先备好的正方形牛皮纸上,买药人脸上似乎露出些许安慰,坐在大堂一侧的白花胡子老中医也朝抓药人微微的点头。

         每年开春季节,我常看到店堂里新添许多野花野草,有的还挟带着泥土的味道,我告诉家人那是阳光的味道,大人听了赞许说此话极佳。我当然不知道这些花花草草为什么能做药,语文书上说这些都是李时珍发明的,更让我们小孩子看到长长抽屉里的药,总是有些恍恍惚惚。

         中药房的长长抽屉我喜欢,是因为抽屉上贴有方形的纸条,掌心大小,上面书写名字好听极了,像唐诗宋词,也像神仙的咒语,如雪上一枝蒿、遗世独立、决明子等等。你若想识字多些,看看抽屉上的字能让你翻坏字典。长长的抽屉装满了草药,却是患病人的希望,也是一家人重新点燃生活的寄托,所以药的名字往往给予人愉快的期许。

         在我的记忆中,中药房里总有一位有点年高的中医,也有可能是一位白胡子老中医,他手中开方子的毛笔,似乎关系的前来求医人的命运。这支笔写出来的每个字,对我们少年来说就是天机玄妙,再把这天机玄妙换来的草药放入泥陶罐中,在文火煎熬中冒出串串热气,草药的苦味和清淡的香味像仙气一样,弥漫着整个大宅门,散漫在屋檐下、窗棂间。于是这家的患病人,脸上有了笑容,渐渐的唇颊红润,整个老宅又闻欢语。

         如今的记忆,就像口中嚼着甘草,回味无穷。我一直迷恋那时的中药房,是草药和生命共舞的乐厅,是老中医妙手回春的法堂,也是传承文化一个人内修不掺假的圣地。

               


编辑:崔艳红

姓名:伍勇; 时间:2017-06-16 01:48:28

中医博大精深!欣赏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6-16 06:10:13

欣赏了!相对于西医来讲,我似乎更相信中医,缘源起自于我弟弟的病(说来话长 故略而不述)。 以前为了寻找门票 经常骑辆自行车去清河坊的“胡庆余堂”,极喜欢闻那中草药的混合味。现在因为无票的原因 那地方也多年不去了。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6-16 06:32:58

中医,药也是中国的国粹,拜读了,谢谢!!

姓名:钟杰; 时间:2017-06-16 06:52:10

方老师作品《中药房》,赞!儿时的回忆是不可磨灭的记忆,在你的脑海里时时浮现,欣赏参观券打开您记忆 的闸门,今将记忆再次尽入笔端,你的文笔优美,字里行间真实描写所见所闻,展现时代的印记,记载着儿时 难忘的回忆,文结尾真棒,将主题深化,枚枚券珍藏展示,留下美好的回忆。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6-16 06:57:1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谢谢方老师的详细介绍!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7-06-16 07:10:08

明朝嘉靖出药圣,本草纲目李时珍。 中医中药成国粹,千百年来壮国人。 抓药必到中药房,文洲描绘太逼真。 患者服上中草药,逐渐恢复健康身。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7-06-16 07:10:08

方半仙神笔,拜读学习了。 一剂良方,养生益智,爽!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6-16 07:10:41

拜读,谢谢!

姓名:陈捷; 时间:2017-06-16 07:44:43

第一张票第一次见!!!!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06-16 07:54:05

小时(上世纪四十年代里)曾常在父亲老中医所经营的中药店里面玩耍,非常开心,留下了一生难忘却的回忆。谢谢方文洲老师写得非常客观!

姓名:郑航宇; 时间:2017-06-16 08:38:09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7-06-16 09:39:11

好文!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6-16 09:52:48

观察细致,文笔传神,感悟深刻,触动心灵!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6-16 10:51:44

因身体原因,现在正在喝中药,草药的苦涩辛辣很难喝,但能治病就是良药啊。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6-16 11:00:03

白发的老中医。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6-16 11:40:12

我家隔壁的中药铺,也是我儿时的记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6-16 13:05:03

细腻的观察,细致的描述,好文笔,拜读了!

姓名:甄文兴; 时间:2017-06-16 16:36:24

中医药博物馆,还是第一次知道。好文笔!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7-06-16 19:06:40

描写细腻,娓娓道来,似乎身临其境。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6-16 20:53:05

好欣赏那几枚票。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6-16 20:59:21

描写细致,读来引人入胜,赞中医药这一中国人的宝贵财富。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7-06-16 21:05:56

源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加之精彩的描写,读后很受教益。由于我的幼年时段家母身体欠佳常常吃中药,勾起我小时候到中药房抓药的情景再现。谢谢方老师!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6-16 21:54:03

中医药博物馆的门票不是很多,记得一次在北京走了许多路找到了大学内的中医药博物馆,正赶上人家不开门,和门卫怎样说也无济于事,既不让参观,也淘不到票,好难啊!中医还是国宝啊!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7-06-16 22:50:17

中医中药文化是国粹,方老师对坐堂老中医及中药房的描述细致,勾起人们对中药房抓药的记忆,拜读了!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06-16 23:09:29

我家双桥前的中医诊所有两个老中医,他们的名字听起来就很神奇。一个叫王济川,一个叫张从善。不知怎么,那挂在诊所外边的两块小牌牌,写着他俩的名字我始终没忘。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6-17 02:31:00

谢谢大家的点评,感谢王站长的修正。谢谢!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7-06-17 22:51:24

拜读……中医是国粹,博大精深,她的神奇必将传承永远……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