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稿 券 集 的 创 作 及 实 践
山东烟台 都兴水
文稿券集,即门券文稿券集化。是将门券和文字借助门券展集的电脑排版方式,予以编排、展示的一种图文混编作品。其与常规门券展集的最大区别,就是不限制门券素材与图片等另类素材的比例,版面设计也不要求贴片上素材与文字的均衡编排。文稿券集是河北保定陈明新老师经多年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创意的一种图文稿件的编排展示形式。
谈到文稿券集的创作,我还是受到安徽罗本舜老师的启发和陈明新老师的引导。记得2012年1月,安徽罗本舜老师在券研网上展示了一部名为《无锡太湖影视城》的专题作品。这部作品是门券文稿编排的一种典型方式,作品见网后,立刻引起不少券友的赞叹。当时,陈明新老师将这种文稿的编排方式归纳为“门券文稿券集化”。
受两位老师的启发、引导,我开始尝试文稿券集的编创。2013年7月,券研网举办“券说七夕”征文活动,我特意用门券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这部原本属于普通稿件的作品,因尝试采用了文稿券集的编排形式,其观赏效果明显提高。后来在创作《券说中华名人》栏目的系列人物作品时,我大都采用了文稿券集的编排方式来展示作品的主题。
一、文稿券集的特点
1、文稿券集与电脑制作券集的编排模式,从外观看,尤其是作品的彩色页面设计,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文稿券集的最大优越性,在于自由创作和发挥的空间较大,有很大的随意性。
2、文稿券集的说明文字,没有具体限定,各个页面的设计,可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既可文字多一些,也可连续展示门券。
3、文稿券集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比较自由,与主题相关的素材,都可以不拘一格,多多益善地展示,无需考虑版面素材与章节文字的均衡。
我们就以《现代画家·徐悲鸿》文稿券集为题看一个示例:
①. 首页设计比较随意,只有图片加人物文字介绍(如图一),没受传统券集编排模式的限制(前言加目录)。
②. 贴片设计可根据素材多少来定,这部作品设计了14页贴片,也没受传统券集编排模式的限制(每框9页贴片)。贴片规格可大可小,为考虑实物展览的需要,我是采用大贴片的规格(27×39cm)。
③. 文稿券集的文字数量,根据主题和内容的要求可多可少,既可文字多一些,也可连续展示门券,而不加任何文字说明(如图二)。
④. 文稿券集是以展示门券素材为主,凡是与主题相关的素材都可以尽情地展示。这部作品,我把收藏的42枚相关徐悲鸿的门券全部使用上了,甚至把成套的相关题材门券,也都尽可能多地亮相展示。
⑤. 文稿券集延续了门券展集以门券为载体说事的传统,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在人物故居、纪念地门券加文字介绍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纳了人物生平事迹、相关著述、历史评价等资料,使相关人物的整体形象更加丰满(如图三)。
应该说,文稿券集比起专题券集的制作还是比较容易一些,因为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随意性较大。但形散而神不散,主题之外的素材不能随意上。只要掌握了电脑合成制作的技能,就能编创出新颖的文稿券集来。
二、文稿券集的优势
1、文稿券集的形式,比较适合名人、故居、纪念馆等专题的收集整理,克服了传统券集只有文字加门券的局限性,增加了图片等视觉形象的素材,更具观赏性,而且可全面展示人物的历史成就和社会贡献,适合于多媒体发展的时代要求。
2、文稿券集,有利于藏研结合,在收集有关门券的同时,归纳相关的文史资料,而且,可以不断地充实完善,比单纯收集门券,信息量明显丰富。
3、文稿券集可藏可展,可根据专题创造的需要,重新排列组合,汇编成新的展集。
总之,文稿券集应是门券展集中的一个独立类别,是券集编创的一种创新形式。相信这个形式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规范,一定会被更多的券友接受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