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枚直隶总督署门券(见照片一、二)一为总督署大门,一为“公生明”牌坊,很有代表性。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老百姓愿意称保定府。保定府有很多稀奇事,保定府有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沧州的狮子,定州的塔,保定府的大列瓜。今天,让老叟讲讲保定独有的“”(zhi)字故事。“
”字虽然在保定使用了数百年,可现在用电脑打不出来,字典查不到,《康熙字典》也没这个字,难道是个错别字吗?
直隶总督署门票
这个奇特的“”字只有保定才能见到它,可称是保定的专利。早期有“
舫头”码头。“
舫头”位于保定府河与长城南大街交叉口。想当年,府河水流不断而清澈,大小船舸如织,从“
舫头”码头上小火轮船,通过白洋淀可达天津,来往船舶,可称始于“
舫头”止于“
舫头”或装或卸,一派繁忙景象,航运繁华热闹之极。
网上的地图
路标
学校
“舫头”的“
”、“舫”连用,加个“头”字,不正好是停泊船只的码头吗?两字又都为“舟”字旁,从汉字的音、形、意结构原则看,多么形象,还有一种视觉的均衡美感。前些年保定晚报曾发起过关于“
舫头”的大讨论。有人说《康熙字典》等都没有把“
”收进去,恐怕是因为这个字在保定使用范围小的缘故。有人讲是“止方头”演变而来,也有人讲是同音字演变而来,但都不合情理,也没有可靠依据。在网上查询写的是“址舫头”(见照片三)在《保定地方志》中把“
”改成“止”,人们都不认可,后来发现是排版差错。据保定地名办也没有更改计划。相反,保定道路几经改造,府河断流,“
舫头”码头不存。笔者近日到“
舫头”处考察,现在保留有东西走向的“
舫头路”(见照片四)还有以
舫头命名的“保定市
舫头小学”(见照片五)更有七路公交车在此设站(见照片六、七)。1993年版《保定市交通游览图》印制的是“
舫头”(见照片八)。“
”字很可能是保定人自己造的字,不正体现了保定人的聪明才智吗?
公交站牌
公交站牌
1993年版的保定市交通游览图
“”字何去何从?在保定的大讨论中,基本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主张改名,理由是电脑打不出来,字典又查不到,从方便交流的角度看早就该改;另一种意见主张保留,理由是这个地名已有数百年历史,能很好地反映当年的繁华景象,要尊重历史,不能改。 “
”字在字典中查不到,更不能说是错别字。笔者主张保留,再说改成什么字,都没有“
舫头”观之美观、听之动听。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是国家主管部门把“
”字收进字典。
朋友,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