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券收藏也应讲“道”
保定 陶万春
万物之理,古人称之为“道”,千百年来,中国乃是一个“道”的国度。自打春秋始,便为此在学术上争论不休,老子讲天道,孔子讲人道,荀子讲学道……
人在道中,而不知其存在,就恰如鱼在水中,却不知水的存在。多少人参悟一生,或许只得其皮毛,而不解其精髓。更有甚者,忙忙碌碌一辈子,却活的稀里糊涂、不明不白。近日翻阅古籍,遍访诸子之道,心胸霍然开朗,联想到门券收藏中的是是非非,原本是芸芸众生知道、明道、得道、守道之功夫缺失,方造成券界目前之怪象。古为今用,知耻而后勇,本文试图借先贤之“道”,打开券人的心锁。
一、 孔子一一为人之道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事先做人,收藏亦如此。孔子要求每个人,做事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
券界有些人,待人缺乏诚意,对人不厚道。在他们眼中,价值不高的门券成了谋利的工具,君不见,每次交流会尚未开幕,卖券人早早登场,占据有利地形,拼命地促销;君不见,有的人将券高价卖出去,却千方百计从买受人手中索其藏品;君不见,有的人连基本的脸面也不要,从网上买券而不及时付款,甚止不付款;君不见,有些人以挑选门券为由,顺手牵羊顺走门券。
君子不爱无义之财,玩券人不管处高、处低、居安、居危,孔子的为人之道都在告诉你,怎样真正为人。
二、老子一一处事之道
老子认为,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一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收藏门券,集收藏、欣赏、交流、价让为一体,这个过程的每个步聚,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而人与人必然要交集,否则产生不了乐趣。我常讲,门券小世界,收藏大舞台,在一收一放之中,时时处处展现出每个人处事的风采。有这么几种现象:有的人上班时平平庸庸,连个一官半职也没“混”上,进入门券组织任个职,好像鸡犬升天,飘飘然起来,遇事指手划脚,不可一世。有的人唯券视命,为张薄纸而不顾情面,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反目为仇。有的人划地为牢,把券友赋予他的权力当成自留地,别人不能染指半分。哪个券协组织出了上述之人,定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把门券收藏汲取营养这般高雅之事,拉入庸俗之门。
三、庄子一一养性之道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在庄子的逍遥经里,能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门券收藏重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券人享受的是愉悦的心情。在一换一购、一帖一跟、一赞一贬、一得一失的节奏里,培养真性情。说到底,玩的是物质,陶冶的是精神。而有些券友,不惜花血本去集全品券,到一景点买票即返,要的就是些实物,至于景区内啥样与已无关。还有的人将一些门券垄断居奇,以求高价售出以获丰利。凡此种种现象,背离了庄子养性之道,误入欲豁难填的歧途。
四、孟子一一君臣之道
券协组织,系民间团体,既无工资,也没待遇,更无君臣一说。而孟子曰之君臣之道,说得通俗一些,也就是相互尊重,彼此包容,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不然的话,反目成仇,两败俱伤,也就君不君,臣不臣。
在门券收藏组织内,所谓的领导是大家推举出来的,这个领导的任务是带着大伙一块“玩”。这些领导,只要作风正派,敢于担当,理所当然应受到拥护和尊重。在门券收藏这个大家庭里,领导也要平等待人,视手下为手足,营造宽松和谐的团队氛围,而不应该拉帮结伙,有亲有疏。内部闹矛盾,不是分道扬镳,就是分崩离析,这样的例子真不少。兄弟券协组织之间,也应以诚相待,共同成长进步。
处在全国门券收藏发展的低谷时期,各地券人当精诚团结,将古人之道当做一面镜子,每日三省,以大局为重,多些包容,少些争吵,多些和谐,少些内斗,共同渡过非常阶段,以促成新的风气之形成。只有上下一心,团结奋斗,才有望重振门券收藏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