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集券队伍的调查分析
北京 崔艳红
2014年­——2015年期间,我通过一些门券协会和券友的帮助,在部分券友中进行了抽样调查,一共发出问券155份,其中133份是纸质答卷,22份是网络答卷。尽管调查的覆盖面不是很广,难免会有偏颇,但归纳的情况和数据,仍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反映出现阶段门券收藏队伍的整体情况,我想尝试着分析一下。
1、性别155人中,男性136人,占总数的87.7%,女性19人,占总数的12.3%。性别比例失调。究其原因,女性朋友可能把更多的业余时间放在了做家务等方面,拖累大,兴趣少。
2、年龄(148人答卷)
31——40岁 7人,占总数的4.7%; 41——50岁 24人,占总数的16.2%; 51——60岁 24人,占总数的16.2%;
61——70岁 64人,占总数的43.2%;71——80岁 26人,占总数的17.6%; 80岁以上 3人,占总数的2%。
其中61至70岁的占主导,因为这些朋友退休闲赋在家,有了充足的时间搞门票收藏。不论是淘票、参加交流会、办展、做专题,都有时间做保证。而且,经济条件也比较稳定,所以,门券收藏是非常适合退休人员的爱好。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年轻的后备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
3、收藏时间(113人答卷)大多数券友具有10到20年以上的收藏经历,新券友所占比例不大,说明近年来,集券队伍组织发展缓慢。
4、学历(128人答卷) 初中25人 占19.5%,高中24人 占18.8%,中专12人 占9.4%,大专41人 占32%,大学25人 占19.5%,研究生1人 占0.8%。高中以上占比62%,况且有些老同志的老初中、老高中的含金量很高。从中反映了门券收藏队伍的文化素质较高, 有利于门券文化活动的开展。
5、职业 离退休97人 占62.6% ,在职人员58人 占37.4%,在职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和家庭负担重比例偏低,也属正常。
6、上网59人占38.8%,因为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上网人数比例不高,限制了在网站交流心得、展示成果的机会。但也有耄耋老人,仍然活跃在网上,展示作品、赏析门券、撰写文章,如北京的陈祥明、宋振清、保定的刘铭元等老先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多媒体上网的券友会越来越多。。
7、举办过个人展的19人 占12.5%,参加过各级门券展上的 38人占25%。由此可见,门券专题的制作、展示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今后,必须坚持券友举办个人展、协会展览进基层的方向,充分发挥门券展览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方面的独特作用,才能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实践中,提升门券收藏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门券文化的普及和提高。
8、参加理论研究者13人占0.86%,占的比重非常少。更多的券友看重门券的收藏价值,忽视文化内涵,加之文化程度所限,认为研究撰文有一定的困难,有畏难情绪。说明现在重交流,轻研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我认为,收集门券、归纳整理、分类研究,门券赏析、门券收藏心得交流也应该属于此范畴,要让门券理论研究不再望尘莫及。今后各级协会组织,应注重积极引导。
俗话说,情况明,决心大,只有了解了我们门券收藏的队伍的组成情况,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正视现实,展望未来,才能为创建和谐快乐的门券收藏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