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沙龙——一种开展门券收藏研究活动的好形式
北京 崔艳红
一、门票沙龙的性质
“沙龙”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十七世纪,巴黎的名人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大家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无拘无束,人数不多,自愿结合,三三两两,自由灵活,各抒己见。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
目前已知有北京、山东等地成立了门票沙龙。北京门票沙龙有别于其它一些微信交流群,主要是编组《北京博物馆门票图集》等门券资料,相互间信息沟通,此外还侧重于门票收藏理论的探讨。山东门票沙龙组编的门券图录也是其一大亮点。
二、北京门票沙龙的组建
2014年十八届展回京后,根据北京的实际情况,为了解决居住分散、见面困难、又想相互探讨门券诸多问题的困局,北京几位券友在网上成立了北京门票沙龙。主要目的是加强收藏理论研究,互相交流信息和收藏经验。由于大家志同道合,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几年下来,在整理门券资料及理论研讨方面已初见成效。
1、人员构成:成员由开始的三人发展到现在的七人,每人各有专长。文化程度:大学2人,大专4人,中专1人。年龄构成:四十多岁占主体,老中青结合。几位年轻券友的加入,提高了整体文化程度,使沙龙增添了活力。
2、门票沙龙存在的条件:
首先互联网的发展,使券友可以在网上互通信息交流;有券研网的支持,得以在网站展示收藏成果;券友的支持是门票沙龙存在的动力。
3、门票沙龙的优缺点
优点:灵活,不受约束,进出自由。缺点:松散,无章可循,缺乏约束。
4、北京沙龙合作内容
(1)首先尝试合作了《雁栖湖喜迎各国佳宾》、《‘APEC之夜’生机勃勃》文稿,并在网上进行了展示,效果不错。
(2)合作组编《北京博物馆门票图集》。2015年初北京地区共有备案登记博物馆172座,是全球拥有博物馆数量第二,仅次于伦敦的城市。北京做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厚重。北京券友有责任、有义务,用我们手中的博物馆门券,向券友展示博大精深的北京文化。2015年初开始组编北京的注册博物馆图集,并在券研网上展示。为此,调研做好组编和展示计划,然后确定人员分工,具体实施中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三、成果
1、到目前为止,北京注册博物馆门票图集已全部做完,共100期(部分尚未展示)。计划接着做非注册博物馆,年底做完。三年实现了原定计划,效果是不错的。
在几年中,沙龙成员经常在微信群进行信息沟通,集思广益,协商共议。大家摒弃私心杂念,一心一意做好图集,各献特长,合作共赢,通过合作彰显集体的智慧。组编北京博物馆门票图集,资源共享,券友可以按图索骥,一份有价值的资料展现在券友面前,我们非常欣慰。虽然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2、继制作《北京博物馆门票图集》后,发挥宋振清老师电脑制作特长,北京沙龙在券研网开办了《中国四大系列》专栏,受到券友们的好评。
3、北京沙龙的券友合作,在券界开创了先例,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事实证明,只要团结一心,目标明确,小团体可以干大事情。
4、山东沙龙组编的《山东国保门券图录》,内容齐全,一目了然,资料性很强。
四、存在问题
北京沙龙通过几年实践,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明确的负责人,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有时决定某件事情比较随意。
实践证明,组建门票沙龙是一种开展门券收藏研究活动的好形式。不论你所在省市是否有门券收藏组织,只要志同道合、想做点实事的券友,成立一个门票沙龙,互相切磋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