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辽宁,特别是以抚顺为主的一批收藏门券的人们,大多数会把“满族”作为自己门券展集的主攻方向。研究满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人物等,也都会把满族(最早称“女真族”)的首领人物努尔哈赤和他建立的“大金国”第一都城——赫图阿拉城为主要研究内容。因为,赫图阿拉城位于抚顺新宾。
身居辽宁的我,没来过赫图阿拉城,真是有点遗憾!这天在摄友们的鼓动下,跟随着摄影团队,我也要认识认识赫图阿拉城。
赫图阿拉城门票
临行前,我翻阅了有关赫图阿拉城的有关资料,不妨和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据史料记载,赫图阿拉城最早是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给他的祖父觉昌安的城地。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这里建“大金国”,自称汗王。赫图阿拉城就是史称“后金”的第一个国都。到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清”的短短21年间,努尔哈赤先后从赫图阿拉城迁都到辽阳,又迁至沈阳。后金关外“三都”就是指:“兴京赫图阿拉城”,“东京辽阳”,“盛京沈阳”。 没有努尔哈赤建立的“大金国”,也就没有清王朝280年的基业。所以,研究清朝历史的人都说,赫图阿拉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是满族崛起的地方。
四百多年过去了,兴京赫图阿拉城古城,经历了风风雨雨,原有的建筑早已化为乌有,能够代表古城的只有残垣断壁。久远而破落的“赫图阿拉城故城”,由于有着悠久的历史,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赫图阿拉城故城
如今我们在图阿拉城古城见到如“汗王大衙门”、“汗王寝宫”、“正白旗衙门”等等景区,都是近几年仿制复建的。虽说是仿制的,每年接待的游客多达50万啊!
有关赫图阿拉城,我就介绍到这儿了。下面随着我的照相机,看看现在的赫图阿拉城。
汗王大衙门
汗王大衙门,俗称“金銮殿”,努尔哈赤就是在这里“立国称王”,统领满族八旗,独霸一方。 汗王大衙门八角重檐的建筑,相比“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的“金銮殿”小之又小。
汗王大衙门
汗王寝宫
汗王寝宫位于汗王大衙门的东侧,导游说,汗王寝宫为四间,东一间是努尔哈赤和大妃的寝室,中间两间是汗王举行祭祀的地方,西间是努尔哈赤嫔妃们合住的地方。
汗王寝宫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努尔哈赤两位大妃的画像,不知真实与否,亮出来大家看看。第一位是孟古姐姐,皇太极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第二位是大妃阿巴亥,多尔衮的生母,37岁为努尔哈赤殉葬。
两位大妃
塔克世故居
塔克世是努尔哈赤的生父,塔克世故居,也是努尔哈赤的出生地。复建的塔克世故居,仍然按照满族民居的风俗建造的夯土茅草屋。满族民居的主要特点是:“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
塔克世故居
努尔哈赤出生地
烟囱竖在地面
下面再看看这两张照片,一个是在努尔哈赤出生的房间里拍摄的满族三大怪之一的“摇篮”。准确地说,“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个大烟袋。”不仅是满族的,应该是整个东北农村的民俗,称“东北三大怪”。第二张照片,是根据“乌药救主”的传说,每家都要在院中竖“索伦杆”,用碎肉和粮食喂养乌鸦的杆子。
摇篮
索伦杆
汗王井
这口井水充盈,清澈见底的汗王井,是赫图阿拉城唯一的一口井,应该是赫图阿拉城古城保存下来的古迹之一。很多游人会在这里饮水,或者是洗洗脸。借借古人光,给自己增福。
汗王井
赫图阿拉城古城已经成为历史,原有的建筑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地方都是遗址,像这个“镶蓝旗衙门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镶蓝旗衙门遗址
赫图阿拉城古城还有许多的景区,都值得走走看看,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