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沪两会行扎记1
6月10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上大杯”集报进校园系列巡展活动启动暨上海集报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大学图书馆开幕。
6月9日苏州市笫十六届券交会在该市苏房宾馆举行。
集报集券是我两大爱好,上海姑苏是充满魅力城市,两地相距不过百千米,动车半小时,参加两会势在必行。
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传统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密布的交通网络、繁华的街道、竞相增长的摩天大楼,都映射着这座摩天都市的不断雄起。
老城厢里原汁原味的老弄堂;外滩沿岸百年历史的欧式建筑;陆家嘴地区各式各样的摩天大楼;城隍庙间承载记忆的中华园林。多元的城市元素汇聚在这里,让上海独具魅力。上海还是博物馆的聚集地。文化名人革命家旧居众多。多达近三百家。依照地铁出游是快速实用选择。
这张上海券协编印的图帮了大忙,成为此行最贴心的导游。事先请教上海券友旅行家周介明先生,他告诉我,沪票不好搞,并提示了郊区名人点有券。欲求一地券,先问当地通。这是经验之道,可省时省钱省烦恼的!
首站是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光绪22年)由清政府创立、盛宣怀督办的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数个发端之一,南洋公学于1921年改组为交通大学;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江泽民1947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1934年也毕业于此。2005年10月,为了进一步弘扬钱学森同志爱国,创新、奉献的业绩与精神,经中宣部批准,在钱学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建立钱学森图书馆。
由于离开馆9点很远,就在校内溜达一圈, 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创建于1996年学校百年校庆之际,设在建于1918年的具有典型西洋风格的老图书馆内。展厅保留了原有的室内建筑风格,以丰富的实物、大量生动的文字说明和先进的声响设备, 展示了学校110余年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出自交大的科学家、教育家、政坛名人、商业巨匠和文化名流们。该馆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校内还有董浩云船舶博物馆。原来香港前特首董建华的父亲就是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就设在校区的一栋古建筑内。
校园内古木林立,中式、欧式建筑相映成辉。革命历史遗迹,碑石诉说这所历史老校辉煌岁月。可惜,都无门券,钱学森图书馆开馆时门券早已用完。欲上办公室求寻,被保安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