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泾镇是上海市松江区辖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松江区东北部,距市中心约27公里,地处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四泾汇集之地而得名。泗泾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被列为上海市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镇内拥有《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泗泾镇老街集中了该镇名胜古迹的精华部分:泗泾古塔、史量才故居、马相伯故居、福田寺等。
不过,在泗泾镇的现代化进程中,困惑也是显而易见的。 泗泾地铁站附近这一片,交通便捷,可惜欠缺历史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捉襟见肘;泗泾老街有古迹、有历史,可惜交通不便欠缺人气。
我因久待公交不便乘摩的来老街文化路福田寺前,向一群香客打听史量才故居,竟无人知晓,她们要我问一八三老叟,我因初懂些面相术,见叟耳粗肥大乃长寿症便赞叹不已,那伙人一听也围拢上来,要求测看。弄巧成拙,应付了一位便直奔史量才故居。
史量才原名史家修,1880年生于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板桥村,原《申报》总经理,著名新闻事业家,社会活动家。史家世代务农,唯有他的父亲出外在松江县泗泾镇经营药店,他随母留在家乡。8岁丧母后随伯父生活,15岁时才同父亲在泗泾居住。史量才从小刻苦攻读,1899年应童子试考中秀才1901年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任教。1904年他在上海创办了蚕桑学堂,受到上海商学各界重视,
1905年参加上海学界组织的宪政研究会,与黄炎培等发起并组织成立江苏学务总会。1907年参加江浙两省绅商拒借外资保护路权运动,被举为江苏铁路公司董事。1912年被委任主持沪关清理处与松江盐务处工作。史量才1908年曾一度担任《时报》主笔。1912年借助他人的资金合作,购进我国出版最早的报纸之一《申报》,被推为总经理。从此,他抱着新闻救国的理想,以办好《申报》,作为终生事业,悉心经营,锐意改革,使《申报》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他的声望日益提高,财富也越来越多。1931年,史量才在与宋庆龄、杨杏佛、陶行知等人士的频繁接触中,爱国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他经营的《申报》不仅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妥协退让,而且成为反对内战,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要求实行民主的阵地。蒋介石政府为控制上海舆论阵地,曾拉拢史量才,给他以"上海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荣名高位,但他坚持正义不为利用。最后,蒋介石指使戴笠派遣特务于1934年10月13日杀害了史量才。
史量才生前关心家乡建设,给家乡人民很多支援。1907年他在南京发动全国务农联合会,被推为总干事。他还与江宁人士陶保晋等组织南汤山建业公司,集资购地造林,筑路凿泉。他成名后几乎每年出资援助家乡修圩、造桥、救灾、办学,为家乡人民解难济困。
接下到马相伯故居,购买到门票皆大欢喜。故居自成一体,为江南风格私家住宅,给人以平实无华,简朴淡雅的感觉。厅堂内两侧挂满了浓缩马相伯生平经历和卓越贡献的文字及相关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马相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马相伯,字相伯,中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爱国人士,上海复旦大学创建人,首任校长。为近代中国教育界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知名人士于右任、邵力子等都是他的门生弟子。
可惜故居陈列过于简单,参观人稀。从整个泗泾旅游印象说,刚启步,路很长,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