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券缘(六)大槐树下寻祖根
世间最让人“魂牵梦萦”的感受,莫过于“思念”两字。而一切的“思念”全缘由于一个“根”字。
明朝建立以后,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政权,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四年(1416),先后8次将临汾附近的居民集中于大槐树下迁往异乡。600年后,槐乡后裔已遍布全国20多省、400余县,涉及450余姓氏。
现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第二代古槐也已干枯,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繁叶茂。古大槐树处成为移民们离别故乡时最深的标志。广泛流传的“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谚语,是人们思乡的真实写照。
在参观的过程中,导游讲确认是不是大槐树移民,有几个特征。一是小脚趾头分叉,二是走道常常背着手。背手是因为迀移过程中捆绑形成的习惯。我妻子具备这两个特征,肯定是祖上由此地迁出。她和两个妹妹意外寻着“根”了,兴奋异常,赶紧合影留念。
清宣统三年(1911年),汉代古槐树建了一个碑亭。亭内置“古大槐树处”5个大字,碑后刻有当年移民的简要情况。1983年以来,逐步修建形成古槐公园。1991~1997,洪洞县清明节期间,在古大槐树处连续举办了七届“寻根祭祖节”,吸引了数十万海内外古槐移民后裔。
在前往下一景点的旅游大巴上,草成一首《苏幕遮-大槐树》:
有盛名,临汾水。千载奔腾,两岸层林翠。不息朝朝多少岁。当年徒民,演绎情和罪。
问斜阳,谁落泪。昔日明清,胜败凭奇诡。换了人间赏大美。细数风光,染得游人醉。
~~2017.7.21补记于保定府河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