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多年的全国乃至地方的门票交流会,可谓是“年年花相似”,但太原的这次交流节则“今年大不同”!
在传统门票交流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个门票专题“邀请展”,这种交流+专题展览的形式虽然许多地方都尝试过,但这次的太原,加大了其“权重”,参展券友中,将收藏圈中的“大腕儿”网罗其中,在内容上,重点突出了早期门票(上世纪民国时期、新中国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所占的份额,成就了这次邀请展难得的一次亮丽风景。
拒绝平庸,精品是头牌!成了这次邀请展的主旋律, 告示着我们收藏“如何去做”的回归,也明白的预示着今后高水准专题“制作”的走向。
曾几何时,收藏的终极到底为何?
心情固然重要,放松愉悦无可厚非,但这份心情毕竟是从收藏中觅得,弥补的是身心上满足,并不代表其藏品的最终,精中取精,才是收藏的不归之路……
不是有句话说的:“掐尖儿”嘛!藏就藏极品,就掐最顶端的明珠,就觅重中之重。
本次的展览正是如此进行的,感谢组办者,感谢前来参展的久违的“大腕儿”们,是你们奉献出精彩的饕餮盛宴以餐观众。
上海的唐军民——一部“军民鱼水请,共筑中国梦”,将相关建军的早期门票罗列其中,精品不断,精彩纷呈。
参展贴片之一(上海·唐军民)
习惯了唐老师对“精品”券的追求,不惜一切的“狠劲儿”让人咋舌和叹服,这次的专题,一改“景点”范畴,将“入场券”装扮的踏歌曼舞,不一样的把握,来得有些不知所措,每一枚无不渗透着作者”深挖“淘票的功夫。
没错的话,这也是唐老师的第一部专题面世,可谓“老兵新传”的杰作,厚积薄发的力作!
宝鸡的司徒彪——“那年那月”,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末,装扮的“姹紫嫣红如雨歇的天空,擦肩的人,转身的事,都成过眼云烟,只剩下红绿的纸片,满满的记忆中……
参展作品(宝鸡·司徒彪)
司徒的网名小玉来的比真实的姓名更耳熟,想当年收藏门票——年轻的老资格,过往云烟,鬓角白已渐露,年轮的堆积和票识一样在增厚,展出的每一枚,油墨香暗合着当时的脉络,他以“石窟”见长,但“早期”也是见功夫。
是向时代的敬礼,向岁月的保证,每枚恰似迈过的步伐,又似长长文章著录的标点,慢撒在平铺的纸背上,在回忆,在倾诉……
武汉王运明——我收藏中称道的老兄!正如地域称呼的“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般似的,王老师可谓收藏中的“怪才”!眼光独特。
专题贴片(武汉·王运明)
收藏以早期请柬见长,网罗天下,精品迭出。不时有独到的券识,见诸各收藏专刊,专题也是相当的不含糊。
这次也特意选送了“天安门广场的叙说”,厚重的腾挪,点滴中张张阅历着天安门发展的历史,时代的脚步由这些请柬来诉说。
都说收藏就是在收藏历史,真没错!
上海郭效文——一位我收藏中的良师益友!门券收藏的大咖,名副其实!
参与过全国多次券展,并屡屡斩获大奖,藏丰厚实。以票精,票稀,以票珍见长,每一次的专题都能引起“触动”。
专题贴片(上海·郭效文)
这次一下选送了两部:“上海博物馆”和“台北故宫”,虽然稍早以前上展过,但这种专题是作者长期持久的在运作,不断的补充,不断的取舍,一辈子的过眼都无法丢弃的内容。
民国时期,上海博物馆使用的民国券,张张力透纸背,惊艳的亮瞎了眼睛!一饱眼福的力作,这部专题的“龙眼”,非其莫属!不可多得,不可多得。
西安曹三亮——券届都称谓的“三哥”。是我至今还未谋面的收藏大亨!
记得上次衡阳全国券展就一睹过其专题的芳容,被其罗列的“早期”门券所折服。
其实,漂亮话没用,实力需用“票”来征服,才是实实在在的藏家,三哥就属这一种。所收藏的陕西地方早期券,可谓费尽周折,每一枚背后都藏着动人的故事,每一个贴片都渗透着作者的功夫。
专题贴片(西安·曹三亮)
本次选送的“陕西精品门票赏析”,属于门票图录式,尤其粉茂陵早期系列券,张张难求,画龙点睛之作。
其风格,正如专题前言所述,藏品“无可匹敌”,“蔚为大观”;其觅票如“心追手摹”,“醉心痴狂”的程度。
大家,凡响果然不同!
天津王述育——实力派收藏的代表,我尊敬的老大哥。
圈子里都唤作“王部”的,淘票功夫也是了不得,全国乃至地方的交流会上每每都能留下王老师的身影,而每次都能“淘”得喜爱之门票,再加在天津人的豪爽好客和“逗哏”的习性,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尊敬和融洽,值得相交的一位师长!
专题贴片(天津·王述育)
本次选送的“进京赶考”,同样是王部的一个成名作,也是反复淘沙不断取舍不断完善的掂量碌庶的力作。
同样的早期印记,纸上平铺,将共和国走过的路程,一枚一枚的通过门票的图样来诉说,落纸烟云,恢弘共和。
对了,最后还有我的哥白丁袁景中的专题,由于是一个庄里的,又是形影不离的兄弟,我就免谈不说了,说好了怕他”骄傲“,掖着吧。
这些收藏的“老兵”,个顶个的都是圈中的楷模,当然还有几位未列其中,上海宋漪老师的“巴黎——文化艺术之都”,上海小帅哥郑守约的“世界杯决赛周”,还有西安曹彬老师、山西任文奎老师、沈阳王华峰,因这次他们选送的专题时代脉络因没进入我今天所述的时间“范畴”,加上参展观摩的时间有限,这里也就简略对不住了。
但今天我要重点隆重推出的则是这次遇到的一道亮丽风景,那就是上海熊伟的“十里洋场”和成都黄海的“蜀中胜境”。
因他俩的专题独特,用票讲究,都是可遇难求,最看重的还是年龄相对都还算年轻,是收藏门票圈中的根基希望,有此悟性、特立和规模,假以时日,定能羽翼丰满,展翅翱翔天空。也是这次”观后感“将用大量辞藻来修饰他俩的原因所在之处。
说熊伟是新人,其实枉然,只不过其收藏门票的时间相对较短而已,在之前对民国时期的电影票收的那才叫风声水起,当进入门券圈子后,由于起点高,行走期间,则游刃有余。
这次选送的”十里洋场“,则是对其收藏过程的一次检阅和肯定。
上海开埠,漫长的租界时期宣告开始,上海公园(也称租界公园)的历史也在此诞生。熊伟的专题也是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专题贴片(上海·熊伟)
林林总总了十三枚民国期间(1932~1943年间)的公园门票,除了现在还耳熟能详的“虹口”、“外滩”公园外,还有很多相对外乡人较陌生的名字,如汇中公园和梵王渡(名字听着就洋气)公园,时间跨度和集藏难度绝顶。
之所以称之为“十里洋场”,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当夜幕降临,最具特色的莫过于风情万种的歌女了,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
专题贴片(上海·熊伟)
专题中选用的门票,珍罕级,当耳畔想起的歌声回荡,醉生梦死,灯火阑珊的大上海,穿过时空,杯觥交错,恍惚之中在就身后……
专题贴片(上海·熊伟)
看着一枚枚表露出内容的门票,这些人当年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名角儿”呀,大名鼎鼎,现如今,仍穿越时空,在文学、艺术和国粹中,功名千古。
专题贴片(上海·熊伟)
一枚枚珍罕的门票,咂舌外,就是叹服!从内容上看,一些纸制品所能表达出的信息量,对档案文献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都说收藏就是收藏历史,这个专题的分量,足见轻重!
专题贴片(局部,上海·熊伟)
最有趣的,还是晚上和熊伟品茶聊天时,他介绍的这部专题中涉及到的一枚赛狗票,当时制作专题时,这个地方还预留着“空白”,在叹感的同时,不成想天遂人愿,一个意外,一个命里注定这部专题能够做“全”的时刻,一个机会,一枚赛狗票竟然如期而至,遗憾的是只有下部的吊坠,上面的挂件已不见,但瑕不掩瑜,毕竟做到了填补。
另一部专题,则是四川成都黄海做的“蜀中胜境”。
这是我看到的最别致,最干净的一部!
小伙子一枚帅哥,早就在网络上探索过相关集藏门票的心得,视觉独特,起步高端,总有一些见解独到,非随波逐流。
四川,本身早期景点的门票就乖巧典雅,设计的票面彩绘白描艺术成分多。俗语说得好:“俏不俏一身孝”,素净的券面,非“斗彩”,非浓艳,举手投足间,诸如的质朴、纯真、轻快、恬静、整洁、雅致、凉爽……形容的足够多!
专题贴片(成都·黄海)
皇泽寺,早期黑白水墨券,精致的可人看不够。记得2003年春节在济南贾强那里第一次瞧见,记忆深处就刻上了不灭的像素。
还是那么俊俏,那么的楚楚。
还有峨眉山小型绘画横券,张张幽雅,美不胜收。可惜观摩时间有限,我只能匆忙中回头掠过……
开幕式在纯阳宫正式开幕了,掌声回绕在天空。
2017.7.21晚
写就于云伫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