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邀请展专题作者座谈会纪要
平遥 胡保平
7月13日晚,参加第八届“人说山西好风光”交流会邀请展的与会专题作者举行座谈,座谈会在五湖酒店四楼会议室举行。
会议由山西券协吕凌会长主持,他首先代表山西券协感谢这么多全国券界的大腕高手,积极支持本次邀请展,带来的精彩作品,代表了券界的顶级水平,为本届交流会增添了最大的亮点,希望大家借助座谈会的这一平台,交流专题制作的经验体会,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探讨提高门券专题编创制作的途径和方法。
与会的专题作者发言踊跃,大家对在太原能看到这么精彩的券集给予高度评价,都认为是多年来难得的机遇,尤其是早期券、珍罕券的集中亮相,让人大饱眼福。无疑对所有观众都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专题作者还就编制展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自己的体会谈了感悟。唐军民谈到,面对多年费尽心血所积累的藏品,在取舍中是十分痛苦的,好像自己亲生的儿女,那个都心疼,但从展出效果看,取舍的力度还不够大,为今后自己的专题制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袁景中在谈到自己的专题《中国的1976》时感叹,1976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太多了,面对多年来精心打造的专题素材,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完善,这次带来的专题,就补充了不少藏品,其中四枚毛主席追悼会和朱德追悼会的请柬,就是十分难求的收获。王述育在谈到《进京赶考》的创作体会时表示,用门券展示共和国的成长历程,难度很大,富有挑战性,既要尊重历史,又要与时俱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第二次修改中确实花了不少心血。《十里洋场》的作者熊伟,在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时谈到,用民国时期的券品,反映特定时期的老上海,尤其是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景象,选材的切入点很关键,用公园、舞厅、电影、戏剧、游乐场等具有代表性的场所门券,反映了老上海不同寻常的城市景象,真实地反映了上海滩特定时期的历史风貌。曹斌在发言中指出,第一次制作门券展集,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总的想法,用门券藏品说话,而且尽量做到有骨头有肉,不用书签,不用残券,期间也请教了不少券友,学到了不少经验,感谢山西搭建了这个平台,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对自己今后制作专题大有帮助。湖南的汪政宏在谈到创作体会时感叹,由于湖南在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军队的主战场,几次大的战役都是国军唱主角,纪念地的门券非常少,所以制作抗战专题遇到的困难很大。上海的宋漪带来的作品是《巴黎——文化艺术之都》,是一部纯外券的专题,他介绍说,玩外券最难的是研究资料,巴黎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各种艺术博物馆星罗棋布,代表了文化艺术的国民情怀,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同样来自上海的郑守约,在谈到他的《世界杯决赛周》足球门券专题时,介绍说,这部专题前几年曾在香港展出过,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展出,其中许多门券是自己亲自飞赴世界各地参加球赛所获得的。此外,王华峰、任文奎、蒋炳奎等作者也先后发了言。
出席座谈会的其他券友也积极发言,畅谈感想。于国琪在发言中谈到,好的专题,题目选好就成功了一半,《中国的1976年》、《进京赶考》选题都很棒,一下就把人带入了特定情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还呼吁,券界应该重视全国券协组织的归属问题,积极寻求与国家旅游局等机构为靠山,为券友们找一个好的“婆家嫁出去”,不能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这是关系券界的发展大计。王丽荣、杨永军等券友,都感谢这次邀请展,为券友们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极好机会。
最后,吕凌会长隆重介绍了来自7788网站的林总,这位八零后的女老总,也谈了第一次参加门券界活动的感想,她说:真没想到小小门券有如此大的魅力,五湖四海的券友相聚到这里,表现出对门券藏品的真心喜爱,我们网站这次来了三人,就是想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积极探讨今后如何为大家服好务,如何和门券收藏界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宣告结束,许多人仍然感到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