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揭开了三千年前的秘密

——甲骨文考古发现110周年

陕西西安:宿景周
显示日期2009-08-07;访问次数:572; 电脑端
修改标题和作者 修改文章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秋月的一天,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西头路北的一所宅院里,一位中年人捏着一张药方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一会儿驻足观看手中的药方,一会儿静坐凝神冥想,还不时地喃喃自语:龙骨?怎么还有一味药叫龙骨呢?忽然,似有所悟的叫家人拿来煮过的药渣,细细翻看没有发现那味 叫“龙骨”的药。原来药铺是把“龙骨”捣碎了抓配方剂的。遂又让家人从药店买回了没有捣碎的龙骨。他翻看再三,摩挲良久,仍然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但是他心上却打下了“龙骨”的深深的印象。

  这位对“龙骨”产生极大兴趣的人,就是皇家大学国子监的祭酒,北京城里著名的金石学专家王懿荣。原来,王懿荣得了疟疾病,京城里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中药,其中有一味药名叫“龙骨”,这在别人看来极为平常的事情,却引起了他的注意。也就是这一次的“注意”,引出来一桩大事:一片甲骨惊天下!王懿荣成为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并将其时代断为商代,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开创了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如此重大地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

  事情还要从又说起。困扰了王懿荣多日的“龙骨”情结,终于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柳暗花明。王懿荣的山东同乡古董贩子范维卿,从河南安阳搜求了几样宝物,一到京城,就匆匆赶到王懿荣家。寒暄问候之后,范维卿掏出三件青铜小鼎一字排开。王懿荣一眼就辨出了真伪。范维卿不好意思地说:老爷,我可不是故意蒙你的!王懿荣微微一笑道:“你跑古董这么多年啦,也该学点鉴定方面的本领了 “王懿荣一边指点,一边让他仔细分辨。范维卿准备告辞时,嘴里嗫嚅着说:“王老爷,我这次还带了点东西,不知有用没有?”范维卿一边说着,一边从褡裢里掏出一个小包,包裹的是一些白片片。他说:“这东西让您见笑了!老百姓叫它龙骨,我,我想,龙骨,大概就是龙的骨头,既然是龙的骨头,也该是很古很古的了吧!要是没有用,您就扔了吧!”本来王懿荣因为吃中药就对龙骨有了印象,这下,他又收到了大大小小的一包龙骨,心里高兴极了。入夜,他在灯下仔细琢磨这些龙骨,发现上面有许多刻画的小道道。他把大大小小的龙骨拼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几块龟版!他小心地擦去龟版上的泥土,刻画的道道更加清晰了。左右端详,苦思冥索,他一会儿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一会儿又伏案查阅资料。莫非,莫非这是上古之人留下来的文字?他知道,相传上古之人是十分崇尚鬼神的。闭目凝思,渐渐地,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华夏先民祭神的场景。一连几天,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从《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中弄明白了上古之人是怎样占卜的。毫无疑问,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版!此后,他又从骨头片子上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对照《史记》,得到了初步的印证。到此时,王懿荣的疑惑彻底解开了。王懿荣认 定,这一定是早在篆籀之前的上古文字。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很快,王懿荣分辨出来哪些是龟版,哪些是牛的肩胛骨。同时,他从骨头片子上又认识了更多的字,读出了上古社会的许多湮没已久的秘密。这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漠然回首,她在阑珊灯火处”。

  秋高气爽的北京,王懿荣府上高朋满座。这些被王懿荣邀请上门的京师著名的学界名流们,静静地等待着这位令人尊敬的国子监祭酒发布震惊天下的消息。一块块精心整理过的龟版、兽骨在他们手上传来传去,人们屏住呼吸,摩挲着3000多年前的“神”物。一个声音从北京传开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发现啦!

  王懿荣(1845-1900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开发区)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1880年(光绪六年)中进士,1883年任翰林院编修,1894年(光绪二十年)升迁侍读并入值南书房。曾三任翰林院庶常馆教习,三为国子监祭酒,时人称其为“太学师”。王懿荣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幼承家学,6岁入古现村王氏家塾,15岁随父进京。他聪颖勤奋,泛涉书史,有过目不忘之誉。青年时代,性“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尤潜心于金石之学。为搜求文物古籍,足迹遍及鲁、冀、陕、豫、川等地。曾与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金石学者潘祖荫、 吴大赝等人,共同切磋琢磨,撰有《汉石存目》《古泉选》《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志》等书,成为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其钱币学方面著述,已刊行的仅有神州国光社版《古泉精选》一卷。王懿荣富藏古玺印,其后人辑录复刊本《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殆庚子之役藏印散失后仅存者。王懿荣于一八九九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是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特别是甲骨文的反发现,其重大意义在于为后世的殷墟考古奠定了基础。

    王懿荣不但是一个金石学家,而且是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志士。1894年(光绪二十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忧心如焚,要求回乡办团练御敌获准,在济南会同山东巡抚商酌防务,继又赴登州(今蓬莱市)周览形势,组成一支初具规模的抗日团练。正当他准备率团迎击敌人时,李鸿章却已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忿然写下七绝《偶感》一首:“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归来整旅虾夷散,五夜犹闻匣剑鸣。”随后,他变卖家产,缴还国家饷银,遣散抗日将士。山东巡抚馈以千金,他分文不受。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受命于危难之时,任京师团练大臣,负责保卫京城。7月20日,侵略军攻入东便门,他率团练奋勇抵抗,寡难敌众,不愿为亡国奴,遂书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偕继室谢夫人、长媳张夫人,投井殉国,时年55岁。

   1989年10月,在中国发现甲骨文90周年之际,为纪念发现甲骨文第一人的功绩,山东省文物局、福山区人民政府在王懿荣先生家乡建立了“王懿荣纪念馆”。

 

【责编:王建池】

编辑: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