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难了战友情
承德 石德常
我曾是1963年入伍至1969年退役的一名铁道兵战士。虽然铁道兵部队已不复存在,我也已退役多年,但军人的情节始终未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和券研网开展“券界老兵风采”征文之际,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段让人终身铭记的军旅生涯,怀念起那些情同手足的老战友。多年后虽然天隔一方,但在艰苦环境下建立起来的那份情谊也始终未了。我参加过大小多次老战友聚会,有些情景有些故事是感人至深的。
战友聚会纪念章
2003年4月我们铁道兵十师四十九团二营回民七连,有来自七个省市五十多位老战友,在时隔四十年后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老战友聚会。当年二十左右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现已成为两鬓斑白花甲之人。岁月流逝,弹指一挥间。大家一见面先是不错眼珠的凝视,使劲的追忆,时间太久了,变化太大了,在自报家门后才突然想起对方。接着是亲切地握手,热烈地拥抱,眼含热泪深情地问候。有什么比这战友深情更珍贵的吗!那久别重逢的喜悦难以言表。战友相见仿佛又让大家回到那火红的年代。开会、叙旧、旅游、联欢,大家欢快地渡过短暂的两天。然而临别晚宴气氛却沉闷起来,仿佛有种无形的阴影在影响着大家情绪,可谁都心照不宣,这久别重逢欢聚一堂马上就要结束,不知何时再相会。
晚宴结束,大家站在饭店门口谁也不肯离开,不知哪两位战友抱在一起哭出了声,倾刻打开了大家情绪的闸门,离别之情像洪水般奔泻而出,这时战友们三三两两拥抱在一起,哭泣着、诉说着,此情此景,让许多过路人看着这帮小老头哭泣,不知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共同约定第二年要搞一次入川四十周年故地重游成昆线老战友聚会活动。
前排左一为本文作者
2004年9月,故地重游成昆线老战友聚会活动,我们从成都出发,首先来到夹江县原连部旧址,来到我们连所修建的青衣江大桥前合影,在夹江县城准备举办纪念聚会。原铁道兵其它师转业到县政府几名战友听说后,与我们一起参加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来到我们团当年施工那个地段,不知什么时候大渡河上又架起一座崭新漂亮的大桥,正当大家在观赏滔滔的大渡河水,有人突然喊到:你们快看那!大家按他所指的方向向对面山上望去,只见一列红色车箱的客车正在通过我们当年所修的这段铁路,只见在云雾缭绕的大半山腰,一条红色大虫,在前面隧道快速爬出,露出一段身躯又钻进另一个山洞,如此向前,大家目噔口呆地直到看不到他的踪影。这段铁路都是桥隧相连,看见部分是在桥上,看不见是在隧道里,大家兴奋极了,这就是我们当年付出血汗付出辛劳修建的成昆铁路。我们离开时还未全线通车,几十年后我们终于见到它全部尊容,太漂亮了!婉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呈现在眼前。当年再辛苦再劳累也是值得的,我们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为大西南人民的幸福而付出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我们还来到我们连在修刘沟大桥时牺牲的一位战友的那座桥上,大家扶着桥栏大声喊:王长生战友,我们看你来了!我们想你呀!远处的群山传来悲壮经久的回声,大家自动地站成一排手捧鲜花默哀。原连队文书宣读悼词,他几次嗓子哽咽读不下去,我们大家也泪如雨下,结束后大家把花瓣慢慢地洒向桥下,飘散的鲜花缓缓降落。那不是花瓣,那是战友们一颗颗饱含深情的热泪和一颗颗怀念的心,临别时还有的战友一任情绪的发泄,嚎啕大哭。
我们这次活动最后一站是美丽的山城重庆,在那里有我们很多1962年入伍的老战友,在这里举办了京、晋、冀、蜀、渝近百人老战友联谊活动,隆重而热烈,就连随我们一起的家属每人也得说上两句。重庆战友盛情地接待了我们,在这里欢快地渡过三天后,坐邮轮顺江而下经三峡过三峡大坝从宜昌返回。这次活动规模比较大,连家属有四十多人,时间长达半个月,边聚会边旅游。我们同时游览了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既感受到老战友的那份真情厚谊,又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用我所带的小摄像机录下七盘带,回京后制作聚会、旅游各一光盘,还与重庆战友合作了纪念册。
除了参加了63年兵入伍四十五周年、五十周年比较大型聚会活动外,我还多次参与一些小型的老战友联谊活动,我们去北京与外地战友会面,北京和外地战友也来承德。彼此经常通电话联系。
2005年北京几个战友带一些衣物和一台VCD去承德平泉一农村战友家,正是秋收时节,他们翻过几道山梁去帮他收割,家里还是小黑白电视VCD无法使用。第二年我们几个承德和北京战友集资,在县城买了一台彩电送到他家,他激动的热泪盈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村里人知道后都纷纷赞许我们这些战友真情。
农家院里话当年
还有一年,我们这些战友集资在县城买了面、油和牛肉与他们这个回族村村民,一起欢渡伊斯兰的开斋节。
秋天,我们探望农村战友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最近我的一位重庆老战友发来一则微信,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我们是没有血缘的亲兄弟,不联络不代表不掛念,多联系多想念,多发微信,未来共勉,心跳多久,兄弟做多久,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说的多好啊,尽管岁月不停地旋转,我们逐渐地变老。但这战友的情谊却日益难了,直至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