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光园参观门券 忆光园近代史迹
陈明新
(一)光园的不凡史迹
说起保定市区的文化古迹,遍布城区各个角落,当然名气最大的要数直隶总督署和古莲花池了。不过另有一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一定意义的古迹,可能很多保定朋友也不一定说的清楚——那就是“光园”。
光园坐落在保定市区裕华路中段,东侧距离总督署仅有200米。光园原为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清康熙二年(1663年)直隶巡抚由正定迁到保定后,巡道司狱署驻此;雍正二年(1724年)又改为按察使司狱署;1916年,曹锟任直隶督军时,在光园大兴土木,进行大规模改建、装饰,成为曹锟的公馆。因曹锟非常敬慕抗倭名将戚继光,故将此处改为光园。
光园占地2.2公顷,原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是一处中西结合式的庭院建筑。园内有好几个院落,非常宽阔,环境十分优雅。院中有花园、假山点缀其间,院后有专供曹锟及其四房夫人看戏的戏楼,现在仅存主体建筑。光园主厅呈“工”字形,分前后厅,以廊互连,表面为单层,实际天花板上均为阁楼。进入东西两侧各有大室一间,西室即是当年曹锟的办公室,他的坐椅下有活动踏板,推开踏板就是地道入口,地道连通厅内各室,并直达后厅的大地下室。前厅后部东侧走廊有楼梯可上至天花板上的阁楼,以备紧急状态警卫人员及时保卫。
光园自建成后,随即成为直系军阀策划重大事件的大本营。1920年6月,曹锟在光园导演了直、苏、鄂、赣、奉、吉、黑、豫八省同盟;1921年12月9日(农历十月二十一日),是曹锟的六十寿辰,在光园大做寿庆。吴佩孚从湖南赶到保定祝寿,并亲任庆典总管,各省军政要入也纷纷前来,大送寿礼。曹锟特地邀来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程砚秋、尚小云、白牡丹、小翠花等戏剧名角唱堂会,演戏七天;1922年4月,曹锟、吴佩孚在光园策划了第一次直奉战争;1923年,臭名昭著的曹锟贿选大总统的丑闻也策划于此,同年10月10日,曹锟正式出任北京政府大总统(民国第八任总统),至此直系军阀的大本营从保定迁往北京。
自曹锟离开光园后,光园成为更迭的军阀、民国政要临时办公和居住之地。1926年9月奉军将直系赶出河北,张学良人驻光园;1928年6月阎锡山在光园就职京、津卫戍总司令; 1933年,蒋介石在保定建立行宫,钱大钧为行营主任,也以光园为公馆,蒋介石在保期间,也住此园。此外,吴佩孚、冯玉祥、蒋介石等政坛要人均曾在光园策划过重要历史事件。
(在光园居住过的风云人物)
日伪时期,伪河北省广播电台占驻;抗战胜利后,为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广播电台驻地。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民委和河北省人民广播电台都曾入驻;1958年省会迁津后,地区行署外贸局和保定人民广播电台迁入;文革期间,前部花园区被拆除,建广播器材厂大楼;1993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光园荒废,破旧不堪,门墙封闭,闲置多年。
直到2014年9月份,保定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将“保定地方志馆”建在光园,并在馆内设立“保定抗日战争史料馆”;2015年5月份,经过再次整修,光园修复如新,成为市区一处文化景观,正式对外开放。古老的光园终于在新时期成为了一个挖掘、研究保定地情、历史、文化的新平台,也是宣传展示保定的一个新窗口。
(修葺一新的光园正门)
(二) 在光园举办门券收藏活动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保定门券收藏协会于2015年8月15日,将当月的例会活动放在光园内举办。那天的活动内容很丰富,大家首先参观了保定地方志展室和保定抗日战争史料展室,各种丰富的史誌资料,令来者大开眼界。
(保定地方志馆展室)
(保定抗日战争史料馆展室)
(展室中部分资料)
参观完两个史誌展室后,我们又参观了“方大曾纪念室”。方大曾,北平人,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方大曾作为“中外新闻学社”摄影记者及《大公报》战地通讯员到前方采访,用笔和相机为武器,向社会传递着抗战的信息,各地报纸上经常能看到他发回的战地报道,史称“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9月30日,方大曾从河北蠡县寄出《平汉北段的变化》一文后,便神秘地失踪了,一般认为,方大曾作为一名失踪的战地记者,很可能是在1937至1938年间牺牲于抗日前线,时年仅25岁。
几十年后,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以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为视角,于2014年10月出版了《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作者还导演了纪录片《寻找方大曾》,通过资料考证、寻访研究、田野调查的方式,逐渐清晰了方大曾的生命轮廓,使他由数十年的消失沉寂重新回归到当代人的视野。
(刘老与方大曾塑像合影)
大家参观完各个展室后,在会议室举行了总结会,人们纷纷畅谈观后感,积极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牢记前辈丰功伟绩,铭记中华革命历史。这次活动给每个人都上了一堂意义不凡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静听讲解)
(认真总结)
(热烈讨论)
(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后,应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孙进柱(兼方志馆馆长)的要求,笔者将这天活动现场拍摄的部分照片发给了他,以作为方志馆的资料予以留存。
(三) 不同凡响的光园参观券
2016年,为了扩大宣传,孙进柱馆长可能听取了我们的建议,设计了一枚光园的参观门券,作为顾客的参观纪念凭证。
(光园参观券正面)
(光园参观券背面)
这枚参观券的外形规格为26×8cm,券面设计其貌不扬,一点儿也不扎眼。门票的正面左侧为保定东站的地标性雕塑“京畿之门”图案;中间为光园外观的全景照片;空间部分配以光园的历史简介文字说明。参观券的背面左侧为“保定市方志馆(保定抗日战争史料馆)”的文字简介和馆址、电话、网址和参观时间等注释;右侧是“副券”;背面中间部分选取了三张群众参观光园展室的照片。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其中最大的一张照片竟是2015年保定门券协会在光园搞例会活动时的一个参观镜头。这张照片正是当时笔者发给孙馆长的那批照片中的一张。
(门券背面的这张照片为笔者所拍摄)
(笔者发给孙馆长的原照)
当保定门券协会得知这枚不同凡响的门券消息后,纷纷抽空再次参观光园,主要也是为了得到一枚光园的参观券。照片上的人像全是保定门券协会的会员,他们是:张全保、彭森、陈良庆、张凤桐、张丽萍、张维方和王慧学七人。
收集光园门券很容易,只要你去参观,值班员就会发给你一枚参观门券。遗憾的是得到全品门券却很难!因为参观光园,在入门时值班员必须要撕去副券,给你一枚品相不完整的半品券。为了得到全品券,我们费尽口舌进行解释,但无论你好说歹说,他们总是用“这是领导的指示!”“我们无法交代!”之类的语言搪塞。
对于门券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全品门券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理所当然,收藏光园全品门券更是如此。
时间一晃直到今年春天,保定门券协会名誉会长王建池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关系,收集到一些全品光园参观券。五月份例会时,给与会者每人发了一枚光园的全品参观券,终于了却我们一桩心愿!
闲暇之余,反复欣赏这枚光园参观券,不仅可以看到保定券协的活动印迹,还可以欣赏光园建筑的历史风貌。参观光园既是对保定近代历史片段的一个回顾,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借此我们再次呼吁要不断弘扬古城的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保留住古城的一些老旧建筑,保留住一个独具历史内涵的古城,保留住古城独特的城市记忆。
2017.8.5. 写于 府河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