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唐山老乡张友仁在网上相识十多年了,只是见面的时间少。张友仁为人诚恳,热情好客,知识渊博。给我留下最深记忆的是在九门口长城,听张友仁讲“一片石之战”。
与张友仁合影
大凡收藏门券的,无不对历史、历史事件感兴趣,我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几年前的事了,我们在秦皇岛王胜明的安排下,来到了九门口长城。九门口长城位于我们辽宁境内,属葫芦岛市绥中县管辖,是辽宁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长城。因长城是连接在九江河上,建造了九个城门的“城桥”,所以叫“九门口长城”。又因长城建筑于河水中,又称“水上长城”。
九门口
张友仁边游览,边讲述:“九门口长城”最早叫“一片石”,明代大将徐达主持修建完长城后,而改名为“九门口关”。九门口是关内外重要的交通要塞。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战斗,最著名的应该是李自成和吴三桂领引清军的“一片石之战”了。
听了张友仁讲述“一片石之战”后,我就想回沈阳后,好好看看这段历史,把老乡讲述“一片石之战”整理出来。可回到了沈阳“乱事缠身”,就把这件事就饭吃了。
这两天闲暇无事,翻阅所拍照片时,看到了九门口长城。猛然想起了《张友仁讲“一片石之战”》:
主战场:一片石(九门口)。
开战时间:1644年4月。
参战队伍:
第一队:大明的“关宁铁骑军”。指挥官:吴三桂。
第二队:大顺的“老营”军。指挥官:李自成。
第三队:大清的“八旗子弟兵”。指挥官:多尔衮。
开战原因:
李自成打到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身亡,明朝灭亡。李自成建“大顺”,企图收降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和他率领的大明最后一支军队“关宁铁骑”。此时的吴三桂真的向某些书中所写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吗?为了爱妾陈圆圆,而与李自成开战吗?我不敢否定。我还是赞成,有些同志的提法,他主要是不信任李自成,认为李自成的人品有问题,担心兔死狗烹,葬送了他多年经营的“关宁铁骑军”。最后决定投降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在一片石与李自成开战!
战斗结果:
原本是三方势力之争,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变成了二对一,这是李自成没有想到的。1644年4月22日,吴三桂联合清军多尔衮,很快就剿灭了李自成的十万大军。清军入关后,直逼北京,让李自成只当了四十二天的皇帝,就逃往陕西去了。一片石之战,是开辟大清王朝基业近300年的著名战役。大清名正言顺地继承了大明的“朱氏王朝”,因为他会说,江山是我从大顺手里夺来的,是我给大明报了仇。为了收买人心,巩固大清刚刚建起的政权,多尔衮公开为崇祯皇帝朱由检按照帝王的礼仪重新发丧,仍然安葬在明十三陵,名“思陵”。
几百年过去了,九门口长城经过多次修缮,更为完整壮观。在一片欢声笑语的和平气氛中,早已不见往日的刀光剑影与鼓角争鸣。作为中国万里长城的一部分,九门口长城于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门口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