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剂良药,对于苦痛的经历,释解了其中的酸楚;时间是一种沉淀,对于幸福的记忆,犹如陈年的酒清冽甘醇,应细细地品;时间更是一种积累,让我们重启发现与认知之旅——关于那人、那事、那物、那座城……
保定“地博馆”“地展馆”“地展博馆”探究
闲暇时分,浏览己之所好之物门券,见一枚“保定地区展览馆”入场券与三枚不同纸色的“保定地区博物馆”券同在一页。突想起微信交流中宋君所展示的那枚“保定地区展览博物馆”门券,“展览与博物”两词并列,这三种门券必定存在着某种关联?!肯定与疑问间想起了曾经与券友赵兴坤合作的那篇《保定地区博物馆初探》,其中的探究我参与的无几,我只是组织了一下文字部分,但是此文的发表为我们今后的探寻的展开提供了一条路径……。
上“券研网”查寻,《初探》一文是2014年1月14日展示的,至今已过三年八个月。积累与交流中有了发现,在求证中去重新认识。
图一:三种纸张的“保定地区博物馆”参观券 ,
得到时都是整本的,保存完好,但订钉已腐蚀严重,再无其它信息。
图二:“保定地区展览馆”入场券
图三:“保定地区展览博物馆”券
在图一、图二、图三所展示的场馆名称中,“保定地区展览馆”保定人俗称的“农展馆”,一个耳熟能详的地方。也只有通过有关它的详细资料入手,去搜寻可能与之相关联的另两个场馆的情况。同时,也为这三种门券的断代和使用的时间给一个界定。
保定地区展览馆的前身是1970年10月建立的保定毛泽东思想宣传馆农业馆,当时借用河北农业大学校舍作展厅。1971年11月在今址(即保定市东风中路西段北侧)建馆,1973年6月建成。改名为保定地区博物馆,成为综合性展览馆,1978年由中共保定地委宣传部领导。
建馆以来,共举办农业、农田规划、腐植肥料、根治海河、计划生育、民主与法制教育、保定大治、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美术作品、摄影艺术等展览二十余期,共接待观众达一百万人次。(摘自1984年7月出版的由保定市人民政府地名办公室编撰的《地名资料汇编》第164页、165页,有部分节略。)
当我们按照图三提供的信息,寻找到“保定地区展览博物馆”的资料后,让我们发现了“保定地区展览馆”与“保定地区展览博物馆”以及“保定地区博物馆”之间的交集点。请看《保定新市区地名志》第209页的记载:保定地区展览博物馆位于东风中路西段北侧,占地面积39334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该馆由广场、展览厅、生活区三部分组成,展厅的前部为二层楼房,楼上设有办公室和工作间,楼下各展厅与前厅想通,九个展厅围绕中心广场,均是钢筋水泥和砖结构建筑,隶属保定地委和保定市人民政府。
该馆始建于1970年10月,名为“保定毛泽东思想宣传馆农业馆”,在此之前,曾暂借河北农业大学校舍作展厅,新馆建成后迁现址。1973年新馆交保定地区,更名为保定地区展览馆,1983年保定地区博物馆与展览馆合并,定名为“保定地区展览博物馆”。
自建馆以来,共举办农业、农田规划、腐植肥料、根治海河、计划生育、民主与法制教育、保定大治、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美术作品、摄影艺术、宫廷文物、满城陵山汉墓出土文物、高阳布里留法勤工俭学等展览三十余期,共接待观众达一百万人次。
比较《地名资料汇编》与《保定市新市区地名志》对该词条的解释,有两个节点:一、建馆时间,1973年;二、1983年博物馆与展览馆合并。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胆地、也有充分的证据推断出标注为图二的门券的使用年代,也就是在1973年至1983年两馆合并前的近十年中的某年的6月23日。同理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图三门券的使用时间一定在1983年两馆合并后才开始使用的论断。
至于图三的“菱形男字印章”标志,经多方查找询问,有亲历者说这是展览馆举办“计划生育”展览时使用的,当时是男女分开参观的。这样的参观方式对他来说仍是记忆犹新,感慨道:“挺难忘的!”。可以说通过此标志让我们对八十年代的一些社会观念能得以一窥吧。
为“保定地区展览馆”举办的展览活动提供佐证的还有下面这张门券,此券为了强化展览的主题,只用一排小字(黑色框中)在券面的下方点明了举办地点——保定地区展览馆。券面中的“摄影展览”信息也吻合我们查寻到资料内容。
图四
回过头来,我们再分析《保定新市区地名志》中的“1983年保定地区博物馆与展览馆合并,定名为“保定地区展览博物馆”这一信息,只是点明了两机构合并的时间,而未说明在1983年合并前,保定地区博物馆馆址在何处,是异地迁入还是曾共用同一场所?让我们不得而知,在宋君的大力支持下,联系了保定志书类收藏大家白国斌老师、《靴城往事》编辑黎艳辉老师,我也请教了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的学者吴蔚老师,并利用星期天(8月20日)在力高市场当面请教了对保定古城研究颇有造诣的郝毅生老师,遗憾的是一个关于“保定地区博物馆”的清晰面容仍难以浮出水面!
试图通过官方网站查寻,点击进入保定档案馆官网,有提示可申请填写查阅单,能预约查寻。但网页迟迟不能打开,繁琐呀!自我安慰道:在遗憾中暂时放弃吧!
临展馆旧址,气象一新。印象中的“农展馆”,一一闪现,朴素的二层钢筋水泥、砖结构建筑,宽阔的馆前广场,铁栅栏式围墙,场馆面貌一览无余。常常蹬车经过,不经意间,岁月、风物已悄然而逝……
常去的地方没有风景,但是总有那么一点儿难以忘却!
旧址处“万博大厦”已耸立其上
入夜时分,在大厦顶端平台拍摄的保定夜景。
绵绵秋雨中,闷热渐去。日雨去无处,有潺潺雨音相伴,清爽亦难得。午静雨稠时,拙文草成。
有闲时,当亲至相关部门和博物馆进行探寻。待遗憾破解之时,再续探究下文……
注释:
1、 文中所标门券图三、四,为宋君所提供的票样。
2、 所摘用文献资料已在文中标注出处。
3、 两幅照片均为作者本人于2017年6月手机拍摄。
4、 再次感谢宋君和白国斌、黎艳辉、吴蔚、郝毅生诸位老师的大力帮助!!
张文革
完稿于2017年8月27日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