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张家港的国保数为零,国七后终于踉踉跄跄榜上有名,2个遗址外加杨氏宅第,有毛就不算秃。杨氏宅第在凤凰镇恬庄村,拉大旗扯虎皮,打出了一个“千年奚浦,古镇恬庄”的名号。所谓的“古”只是曾经的一抹影子,所谓的“镇”就是一个村子而已。
街衢铺宅整修如新,光鲜是吸引外来眼光的第一要件。当年曾做过镇政府、企业等公用的杨宅,一番重修新建,焕发了第二春,能升级到国保,已是开恩。作为国保其包含榜眼府、杨氏南宅(杨元丰故居)、杨孝子祠3块。
宅院为清乾隆时期本地首富杨岱所建,“榜眼府”是杨岱曾孙杨泗孙中榜眼后,将门庭的商标“杨宅”变更而来。院落紧邻小河,坐西朝东。宅第由门厅、轿厅、正厅、后楼厅、花园等组成,就是一传统的江南民宅。江南的达官富商对于所聚居的园林式宅第,都有文化艺术上的考量,褪去俗性,彰显雅性。抱琴看鹤,枕石待云,也许对物质无济,但确实是精神上的内在需求。
过碑苑就是杨孝子祠,杨孝子即杨岱,他是杨氏家族在恬庄的第四代,从他爹开始,杨家实现中国梦,全面进入小康,杨岱也是理论和实际上的富二代。杨岱捐义田,办义塾,修桥建路等等,积德行善,为富为仁,乡里口碑极佳。祠堂建于乾隆年,是祭祖先的地方,而现在估计也是有祖无祭的境况。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熟还是有点文化资源的,此行返程中将燕园一扫,常熟5个国保悉数尽收囊中。燕园也叫“蒋园”,乾隆时台湾知府蒋元枢致仕后创构。蒋家是常熟望族,官宦世家,从高祖蒋棻开始,族人里不玩出个进士、尚书、大学士什么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姓蒋。
蒋元枢和杨岱是儿女亲家,其长子蒋继煃娶的就是杨岱的次女,杨小姐的夫家、娘家都是国保。高烧银烛,低垂粉颈,随便一躺就是未来的文物。而正是这个蒋继煃喜赌乐博,园子随后几易其主,蒋氏家族也几次回购过,但到晚清,张姓资本完全控股,从此宅院与蒋家绝缘。
燕园曾经规模不小,风光无限,号称“十六景”,时光流变,维修开放前只剩门屋、西长廊、五芝堂和假山是旧物,而现在格局中的三婵娟室、伫秋簃、十愿楼、一瓻阁等等全是新建。燕园初建时,紫檀、楠木等贵木不乏,五芝堂为昔日园主人迎会亲友之所,重要建筑,当以用之。
堂前有“燕谷”假山一座,是燕园唯一的原装不动产。道光九年(1829年),族人蒋因培重新购买燕园后,请戈裕良设计叠架,其以不远处的虞山形制为蓝本,虞山黄石为料,磊石成景。戈裕良曾在苏州、南京、扬州等多处园林大展拳脚,打造出戈氏叠石品牌,如今只残存苏州环秀山庄和常熟燕园等为数不多的几处。山石本为耐受之物,水火不侵、风雨难撼,但如果有了“愚公移山”精神的人类,那命运就不好说了。
新修的燕园更像个植物园,桂桐庇荫,藤竹修茂,满庭芳。我喜欢袖珍型园林的意境,不喜阔朗疏大的像拙政园、留园等类型的园林,相对的小空间会予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低调逊和也是一种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