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印像
——致平遥券展暨理论研讨会
文 陶万春 图 张文革
数年之前,长江岸边,一群券界名士汇拢在宜宾酒城,一次雅集一场醉,从此惊艳券坛,葱茏岁月。
其时,茂林修竹;其时,曲水流觞;其时,敞开心扉;其时,惠风和畅。在那个花好月圆的九月,择取这样的净地,从容、淡定、逍遥,清新了时下券界有些混杂的空气。
蜀南竹海在秋风里摇曳,知心的话语在缠绵中悠长,刚印出的论文集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对未来的构思洒落在李庄古镇的石板路上。
券人们在宜宾的那一刻,如此自如,如此忘情,如此淋漓,如此动容,如此洒脱,像久别的亲人团聚,像找到了回家的方向,起舞欢歌,乐在他乡。
走过即成为历史。宜宾雅集的参加者,把目光又聚焦在山西平遥古城,那里将是第十一届全国旅游门券文化研讨会的举办地,盼望着《平遥印像》古朴且又华丽大戏的上演。
于是,一张描绘未来会议的草图,在宜宾下塌的酒店构成,主笔当然是全国券联盟理论部的刘向东部长。
于是,一场又一场的预演次第铺开,先是世遗旅游门券的券集在券研网上展示,评比紧随其后。接着,几十篇应征的论文,见诸网端。
于是,胡保平副部长在平遥紧鼓密鼓的奔走呼号,让此次活动搭上了平遥成功申遗二十年庆典的文化列车,纳入了当地政府的活动序列。
于是,又一部浸透着刘向东部长心血的新论文集清样,以电子版的形式传到平遥。在微信上,我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远离上海的家人,吃着最普通的饭食,夜以继日的赶活,令我潸然泪下。
于是,王建池副部长,在保定——宜宾——平遥之间,传递着研讨会的会议用稿,反复推敲,力争最好。马明言副部长,也在京城为会议助力。
受理论部委托北京的崔艳红老师,着手建起了理论部微信群,极大的方便理论部及时传达信息。全国各地的券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力挺平遥。
50名正式代表的名额,早已抢占一空。东道主又是贴安民告示,又是个别解释,生怕慢待了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人。
尽管当下券界充斥着太多的缺憾和不完美,但是真正的玩券人,还是选择了平遥,因为他们依然热爱门券。他们知道,走过近似黑暗的道路,执着与坚韧的结果,必然会迎来美好。
沧海桑田,时光荏苒,许多门券的故事不甘平淡,风生水起。全国券联盟理论部,多少年来,在收藏的时光隧道里穿越,用理论研究的一条红线,串联着无数爱券人的心。
宜宾的一切已然尘封,平遥的一切亦如初见。
平遥上空流动的每一缕清风,古城里屹立的古老建筑,都是对宜宾那次雅集的深情回眸。
各路券界理论精英慕名而来,定会重现群贤毕至之盛况。
排列在古色古香建筑里的世遗券集,描绘和展示着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观者必是一场真实且不虚此行的过程。
一杯清茶,几页薄纸,宣读地都是作者谈道论券的心声,崭新的思路,良好的愿景,大家定会听得心领神会。
又见平遥,我们一直心心相印。
又见平遥,是重逢也是暂别,是咫尺也是天涯。一切都将成为过去,而唯有天空仍然纯净,大地仍然辽阔,人心仍然开朗。
平遥古城的雅集,不光是券界的风雅和券集的神韵,更多的还有对门券收藏之路的探索,去除心灵上的迷茫与担忧,为明天找一条生路。
自我救赎,巧借外力,争取正名,开拓务实。这也许是当下我们更应该学和求的。
人总是怀揣梦想,走向成名和成功。但现实总是一次又一次让梦破碎,探求之路充满纠结、彷徨,又千疮百孔。
生命,需要重塑;人生,追求儒雅;脚踩在大地上,方能到达预定的目标。
说到底,门券收藏也是一门心学。平遥盛会,来一场心灵的清洗,来一次静思禅悟,平遥之花定会别样绽放。
理论先导,探索和发现玩券人前行的方向。寄厚望于参会者,认真梳理头绪,为众多券人指点迷津。
九月的平遥,菊花想必含苞待放。参会者会为我们送上鲜花,手中留有余香,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我们注定相依相伴,脚步不停。
此刻,身在天涯海角向北翘望,信心满满,期待着平遥券展和文化研讨会的大幕徐徐拉开。若干年以后,在平遥书写的那些带着墨香的文字,那些挟着古老清风的券集,仍旧让人津津乐道,占据的门券文化高地和产出的精神财富让后人受用不尽。
——2017.9.16写于海南寓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