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建筑,配以世遗门券一枚枚彩片,构成了一副多彩的图画。提水平,上档次,可以说是这次世遗门券邀请展的一大亮点。
平遥作为东道主,其重头戏自然是平遥古城这个世界遗产。自1997年古城申遗成功以来,20年来,平遥借申遗成功之机,大力营造旅游文化,使之年年有创新,年年有巨变,胡保平先生集20多年的艰苦砥砺,集腋成裘。蓦然回首,已为平遥的旅游历史记录了浓浓的一笔。
在展厅第一单元展板前,平遥人胡保平以主人的身份向来宾们介绍了他的参展作品,《门券见证古城旅游腾飞—平遥旅游景点发展概览》。这部倾注了作者几十年心血的大作,是胡保平先生向平遥申遗成功20周年和全国世遗旅游门券展、门券文化研讨会献上的一份厚礼。他以对收藏门券的挚爱和对家乡热爱的一片赤诚,集多年功力于一身,向人们展示了一座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腾飞的无限魅力。
山西历史古老久远,是中国文物大省。可以说,国宝级文物俯拾皆是。还是两位山西门券藏家的作品。周新娥女士和白纪元老师分别制作了《石雕艺术的瑰宝—大同云冈石窟》和《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两部世遗作品,精彩纷呈的门券让人赏心悦目。看了这些门券,又使人想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入门的凭证,而是一页页宣示世人的高级名片,声传国内,远播海外。
在第二单元展厅,我们了解到,中国目前在册的《世界遗产名录》有52处。这次平遥世遗门券收藏邀请展涵盖了36处之多。这些精品主要选自门券收藏研究网举办的全国主体竞赛中获奖的金银铜奖及优秀作品。包括荣获唯一大金奖的《世界遗产陕西卷(第一册)》,其它获奖作品《易县清西陵》、《遵化清东陵》、《承德避暑山庄》、《数序世界遗产景观》和《方寸尽显世遗之美》等。欣赏展框中一枚枚早期、中期和现在正使用着的门券,会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更加感到我们祖国的美丽、壮观、伟大,直观地感受到旅游事业正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在第三单元展区 ,门券邀请展还特约了反映历史变迁的传统作品《上海博物馆—从门票看上海博物馆的变迁》和《十里洋场,浮光掠影》。前者用近百年来使用过的门票反映上海博物馆八十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后者则全部选用民国时期的各种早期门券,展示了解放前旧上海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场景。
还值得特书一笔的是用门券反映时代传播正能量的作品《进京赶考》。作者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西柏坡筹备进京开始,直到党的十八大,用门券叙述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可谓是鸿篇巨制。另一部作品《军民鱼水情 共筑中国梦》侧重表现了军民团结一家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同圆中国梦的红色记录。以上四部作品均为国内著名门券藏家所创作的精品。
展览进行时,我特意采访了理论部部长刘向东先生。请他谈谈对世遗门券邀请展的感受。刘向东先生说:平遥世遗门券展的效果非常的好。这得益于他们的举措非常的好。与旅游部门和我们的门券文化实现了无缝结合。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宣传了我们的门券文化。
雷苗,土生土长的平遥姑娘,而且很善说。我们聊了起来。问她对门券的认识,她说她对门券几乎没有了解,通过这个世遗门券展,使她知道了世界遗产的价值,更知道了中国还有那么多世界遗产,那么多美丽的地方。
又碰到了北京收藏家协会的副会长李俊先生。我让他谈谈观感,李俊先生坦然一笑说:其实,我想表达的,都在给平遥的祝词上。他们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我采访完李俊先生后,在门厅一侧看到了粘贴在宣传板上李先生的寄语:精心策划、精心制作、精心准备、扩大影响、提升水平、打造精品。细细品味这几句话,再看看着隆重的场面,我信服的点点头。
想采访一下券联盟秘书长姚金文先生。姚先生客气的笑着对我说:你可以采访一下王运明副秘书长,他有准备。这时,有券友让我帮忙给他们照相,但由于我入会不长,王运明先生还不认识。就想这采访先搁搁再说。没想到,不过十几分钟,王运明副秘书长直接过来找到我,并就我的话题侃侃而谈起来:用我们门券文化的正能量,不断提高档次和水平,抓住机遇,门券文化还是有人大力支持的。也就是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得到政府部门的信任,并能够多次亲临指导,特别是旅游局的侯局长,对平遥世遗门券的成功展出,付出了许多精力和心血。
平遥经验是一个亮点,也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要以新的高度,列入旅游文化,推动我们今后的门券活动健康、良性的向前发展。
纵观整个门券展览,门券人、游客、平遥人出出进进,络绎不绝,正像券界同仁们一致称赞的那样;平遥人,干得不错!
四川券友正在认真观看世遗门券
山西藏协副会长牛润生(中)在山西券协会长吕凌(右)陪同下参观
券友看门券展
券研网通讯员钱宝林(左)正在展场采访副秘书长王运明。
展会现场一角
两个外地来平遥旅游的小姑娘看的很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