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收藏中的微创新

刘华
显示日期2017-11-15;访问次数:433; 电脑端

门票收藏中的微创新

刘 华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也是一个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经过生产经营体系创造利润的过程。它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以及企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是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既然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顾名思义,微创新就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应用创新,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快速出击,不断试错的过程。曾有人说过,创新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摘果子;而微创新就是解决如何爬到巨人肩上的问题,私以为很有道理。

我国门票收藏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重大创新,促进了门票收藏蓬勃向前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门票收藏也应该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果实。本人结合近两年在门票收藏中的实际体会,分享几点门票收藏中的微创新,以方便各位门票收藏爱好者更好的交流、展示、分享门票。

一、      门票交流中的信封名址书写

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目前大多还是采用的通过邮局以信件的形式邮寄交流门票和门票刊物。主要是因为邮资封价格便宜,质量也比较好,邮寄的成本非常低,基本上为所有门票收藏爱好者采用。但是,书写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地址和姓名确实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特别是在邮寄数量特别大的时候。目前除了直接书写名址,不少券友还采取了其他两种方式:

1.收件人名址书写,自己的地址盖章。

这种方法已经出现多年,目前还有很多门票收藏界的朋友沿用,其不便之处是,寄件人名址信息出现变动,又要重新刻章,收件人的名址仍然要书写,数量大了还是麻烦。

2.寄件人,收件人名址打印到纸上粘贴

随着电脑的普及,许多门票收藏爱好者用电脑把收寄双方部分或者全部的名址打印到纸上,然后再裁切成小纸片,粘贴到信封上面。这种方法省去了大把书写时间,文字也比较整洁,便于辨认,但仍然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裁切,粘贴。

3.直接把信息打印到信封上

笔者在电脑中专门建了一个文件夹,用于存放各位好友的名址。

打开其中一个文件,我们可以看到以信封书写格式所打上去的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名址信息,由于信封大小原因,我们把邮编放到地址后面,打印出来后用手工填写邮编信息到相应的框内,方便邮局快速分拣。

把信封放入打印机,电脑上点击:“打印”按钮,3秒钟信封就打印好了

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在word中第一次输入发件人和收件人的名址后,后续需要寄信了点开相应名字的文件,把信封放入打印机,3秒钟即可打印一个完美的信封。

二、      门票展示中的贴片制作

门票收集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大多数朋友会制作门票专题,用于自我欣赏或者展览。在贴片上固定门票,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最简单的就是直接购买“三格”、“四格”的集邮插页,把门票直接放进去,此种方法取放方便,比较适用于把贴片放入收藏册,自我欣赏,若用于展览,则不适用。如要制作展览贴片,一般的门票收藏爱好者,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烙铁法”。“烙铁法”是谁发明的我不是很清楚,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用透明的塑料薄膜把门票正反两面夹住,利用电烙铁的高温,比着不锈钢尺子把门票塑封在塑料薄膜里面,然后利用双面胶,粘贴塑封好的门票和贴片。这种方法是我在16年前正式进入门票收藏的第一天一位圈内人士教我的,至今全国大展上门票固定仍然使用此种方法。“烙铁法”目前我认为有两大缺点:一是制作速度很慢,制作一个专题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塑封门票;二是用烙铁加热透明塑料薄膜的时候,会产生有毒气体,对身体伤害很大。当然也有一些门票收藏爱好者,直接在门票背后贴双面胶,或者在门票上贴了透明胶再贴双面胶的方法,这种方法对门票本身伤害较大。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快速的固定门票,又不影响人体健康,还不损伤门票本身呢?让我们回到过去,我们老式相册中固定相片有使用一个东西叫做:“相角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有了自带双面胶的透明塑料相角纸,这种相角纸能不能用于固定门票呢?经过笔者亲自试验,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方法价格低廉,固定一张门票的成本大约一分钱;粘贴快速,由于自带双面胶,只需要在门票的对角上套上相角纸,粘在贴片上即可。当然,这种方法也不会损伤门票本身,更不会影响到人体健康。

三、      门票分享中的刊物印刷

门票刊物伴随着门票收藏兴起,但大部分门票刊物都受到了办刊经费不足的困扰,由于订户少,订刊费用不能支撑起刊物的印刷费用,所以大多需要赞助,才能解决问题。以目前的印刷技术,500份是最低印刷量,据笔者了解,一般情况下一份刊物的订户也就一百人左右,想要扩大订户群体,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随着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效果已经完全可以和印刷媲美。笔者在编辑《门票寻踪》的过程中,按照订户的数量来打印相同数量的刊物,做到了刊物的“零浪费”,大大节省了刊物的制作成本,解决了办刊经费的问题。

以上三个“微创新”案例,是去年以来,笔者在门票收藏、交流、展示、分享的过程中的小体会,仅仅作为抛砖引玉,给大家分享出来,我们希望门票收藏界,涌现出更多的微创新案例,给广大的门票收藏爱好者谋福利。


编辑:张文革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11-15 01:53:55

现在的通信交流没有以前多了,买了两百只信封二年还没用完。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11-15 05:33:07

拜读,因为对电脑使用不是太熟悉,只能望尘莫及了,但还是有技巧可以借鉴。谢谢!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7-11-15 06:06:52

谢谢介绍!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7-11-15 07:12:04

拜读学习了,谢谢分享!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11-15 07:41:34

这些技巧在集券过程中可以学习、借鉴。谢谢!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11-15 08:19:55

欣赏了,谢谢介绍!!

姓名:陈捷; 时间:2017-11-15 08:52:34

欣赏了,谢谢!!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7-11-15 08:55:39

谢谢介绍!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11-15 09:18:12

欣赏了,谢谢介绍!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11-15 09:41:43

门券收藏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作者的探索经验给人启示,谢谢分享!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11-15 09:45:47

学习了,谢谢介绍!但第二项仅用相角纸,只能是固定门票,还不能起到保护门票的作用。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7-11-15 10:21:36

刘老师的抛砖引玉好!学习实用!希望更多的朋友撰写此类创新文章!让大家分享好经验!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7-11-15 12:17:12

谢谢刘华会长与券友们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 在门券收藏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创新体会,希望大家不吝赐教、上传到网上与大家共享。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11-15 13:24:47

谢谢分享!

姓名:钟杰; 时间:2017-11-15 15:58:02

分享了刘华老师创新体会介绍,赞!谢谢!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11-15 19:54:23

用相角固定门券,承德石德常老师在券协做过介绍,的确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好办法。现又分享,谢谢!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7-11-15 20:09:21

“相角纸”方法没有用过,固定纸质门票是不是不会太好,我考虑会掉的!!!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7-11-15 20:47:00

用相角纸固定门票,但中间应该用微小的双面胶粘牢好。谢谢分享微创新。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7-11-15 21:03:58

很好的微创新,可以借鉴、试用,并探索完善。谢谢刘华老师!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11-15 21:30:12

谢谢分享!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7-11-15 22:04:48

很好的微创新,可以借鉴,可以在探索中完善。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11-15 22:22:56

好经验,值得借鉴。用相角固定门票,纸质厚的还行,薄的小票就够呛了。我还看到有的券友根据票的大小,把衬纸四角划开把票的角插进去的方法。

姓名:王斌坤; 时间:2017-11-15 22:56:28

刘老师是有心人,谢谢介绍!

姓名:寻波i; 时间:2017-11-16 06:35:49

欣赏了,谢谢介绍!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11-16 19:57:44

欣赏了,谢谢分享!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