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门券收藏协会于2017年11月12日下午,在人民路工人文化宫活动室举办“王桂宝先生追思会”。
追思会由苏州券协会长徐志东主持,副会长张兴富首先发言,他说王桂宝是一九八九年苏州成立门券收藏小组发起人之一,也是苏州券协前届的领导人,他为人歉虚,待人和善,处事真诚,团结券友,专心收藏,关心协会,努力工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特别感人之深的是他对门券收藏的热爱程度,那时他已七十五岁高龄,与年青人黄寅相伴,不辞辛苦,不顾劳累,连续几年走遍了苏州各个园林寻觅门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藏品,还把多余的复品转送需要的券友。他是苏州第一个把门券整理成册,编辑成一百三十多部专题的人,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他以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查字典,翻资料,寻出点,精心编写文字,硬是把一本又一本的门券专题册搞出来。只要协会组织展览,他都会把相应的专题拿出来参展,他说只有多搞展览,扩大门券收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才能把门券收藏做大做强。特别感人的是去年五月我右膝关节开刀,置换不锈钢关节,他知道后不顾当时已八十六岁高龄,拿着礼品,不顾劳累,爬扶梯到我家专程来看望我,我深受感动,我何德何能受他这样关爱,而当他离世时我却全然不知,连报恩德的机会都没有,只好借这个机会追思他老人家,祝他一路走好。
秘书长吴隽也深有感触地说:九三年我刚开始集门券,去王天井巷看他,他讲全国要办门券展叫我参加,当时我对参展什么也不懂,他就手把手的教我,怎样把塔票进行编排,怎样写说明,参展后还得了一个优秀奖,当时我十分感谢他。而对协会他积极支持,只要那里有展览需要,他从不推却,主动拿出门券专题积极参展。
莫洪发先生也说:老王走了真是十分可惜,讲起集券他是我的启蒙老师,每次去他家都会热心招待,送我门券,并在他的引导下,开始向各地园林景点写信索要门票,不仅丰增加了我的藏品,也多次送票给他。老王外出每到一个园林,先要看一下垃圾桶内有没有丢弃的票,而每年元旦春节寒山寺搞活动,天还未亮,我就看见他手拿电筒在翻寻门票,七十几岁的人对门票如此热爱,我们正不及他。
顾宗玲也接着说,老王是我集券的老师,对我帮助很大,全国搞七届展我想参展,但不知如何编排好,就去请教他,在他的耐心指导和启发下,我做好了专题参加展览。特别老王编的专题“沙漠驼铃,丝路风情”不仅名称取得好,内容也丰富,编排挺合理,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年平遥举办邀请展,我编的专题缺一张门票,知老王有,向他借用,他说你要用就拿去,立即从册子里揭下来给我,等我参展回耒他老人家却离我而去,我打电话给师母,她说人也走了,不用还了,做个永久的纪念吧!
李盘生也说,那时我与他住得很近,经常去他家,做门券专题都是他教的,当时我票少,就用花卉做专题,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做成的专题还得了个优秀奖。他虽然故世了,他的形像永远留在心间,祝老王一路走好!
吴叶青讲,老王对我集券影响很大,当时他送给我的第一张券澹台湖公园门票我一直保存着,也是我对他的最好纪念。
张若冰先生原本要回上海,知我们举办追思王桂宝活动就留了下来,他说我在九二年四月在尹山湖工读学校办个人门券收藏展,老王知道后不顾路远,踏着自行车前来助兴观展,当时我深受感动。虽然我因工作关系中断了近十年,但我与老王的联糸从未中断过,现知他离我们而去心中难舍,思念之余,祝老王一路走好。
金士英先生也挺感慨地说,我与他同年,比我小几个月,我九二年参加门券活动,不善主动交际,门票协会在觅渡桥给我门俩做八十大寿才认识,以后也常联系,后来协会吃年夜饭又坐在一起,更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当我听到他走了,很感特然,而他送给我的雨花台烈士陵园门票将成为永久的纪念。
各位代表的发言,表达了广大券友的心声,全体券友对老王的生前事迹历历在目,对老王的尊敬永记心间,对老王的待人之道永怀感恩之心。祝老王一路走好,苏州券友会永远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