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行
山西长治 张宝贵
应张景生老师之邀写一篇有关集票轶事方面的征文,思来想去,感觉“转行”这个收藏故事挺有意思,于是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那是2004年12月,我们局组织有关人员到省审计厅参加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我负责信息简报工作自然要去。因第二天是星期天,早上,局里另外一名同事要去古玩市场,他是收藏古钱币的,而我每天又习惯早起锻炼身体,他就约我一块去古玩市场转转,我说好吧。于是我们就直奔太原南宫古玩市场。同事买了几枚古钱,并赠我一枚,说收藏钱币挺有意思的,我们一边转,他一边给我讲解古钱币的历史和特征。于是我看着手里的古钱,感觉着它历史的厚重。
从左到右:公元14年货布、秦半两、战国时期方足布
等回到长治,一到星期天上午,我没事了也就开始到古玩市场转,因一开始不懂古钱币的真伪,所以,每当看到想要的古钱时,就让局里的同事或其他藏家先行辨别,是真的就买下,这样就逐渐有了兴趣。于是,在行家们的帮助下,自己很快入了门,同时还购买了一些钱币方面的书籍,拿着买来的钱币对照着钱币书中的图谱,看着买对的古钱币时心里特别高兴,也逐步按照收藏的古钱币,研究着它的历史,并按照年代分门别类进行保存。盛世收藏!随着收藏队伍的不断扩大,新钱(赝品)也大量上市,让人真假难辨,如果花了钱购买的是假的,白花钱不说,放着也闹心。于是,自己就有了转行收藏的念头。
从左到右:清咸丰重宝、宋大观通宝、清咸丰元宝
在一次去贵州参观学习时,一同前去的常金海老师给了我一枚遵义会议旧址门票,说门票也能收藏,于是就收下了。因古钱币收藏前景不乐观,于是我再到古玩市场除了看古钱币外,慢慢就把心思花在了收藏门券上,当时市场卖书的多,门票也多,而收藏门票的人少,所以买门票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价格比古钱币低多了,最主要的是门票没有什么假的。
藏品:塑料门券
随着门票不断增多,慢慢就学着分类,比如,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革命史等等,还有其他一些景区门票。再后来就是参加全省和全国门券交流会,也认识了许多藏家,请教了许多门券收藏知识。有了网站卖票后,自己又学着从网上购买,亲戚朋友知道我收藏门票后,也在外出旅游时把门票给我带回来。通过转市场、网上购、朋友送以及参加交流会,使自己的门票藏量已有万余枚。后来听说有个“门券收藏研究网”,于是跟王建池站长取得了联系,每天一上班先浏览网站,并在网上跟着陈明新老师学会了电脑制作门券专题,再后来又开始学习制作门券专题。
藏品:故宫博物院全品门券
经过几年的努力,自己先后制作了十余部专题,有的作品在参展时还获了奖,这对自己更是个鼓舞,现在仍然在构思下部专题。收藏门券、制作门券专题永远在路上......
门券专题:《亮剑》
从收藏古钱币转行收藏门券,虽然收藏领域不同,但都使自己学到了知识,提升了素质,愉悦了心情,结交了朋友,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
方圆之中承载着厚重历史;
方寸之间彰显着大千世界。
我陶醉在收藏快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