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职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结合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自2015年开设自选课程《门票文化》以来,备课组及时利用教研成果,发挥师生积极性,参考国内门票文化研究团体的做法,从2016年10月15日建立《门票文化》微信平台以来,逐步把学生课业成果等形式的资源在平台发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团队合作是关键
课程的开发是十分复杂、十分繁重的任务,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李校长、朱书记等领导多次过问平台的建设情况。课程研究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组,还有外校2名教师,达到10人。大家按照任务分工,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尤其是沈增渔、孙利平两位老师更是经常工作到深夜,这样保证了平台的顺利运转。
二.他山之石是捷径
学习是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负责课程开发的老师们参考门券收藏研究网、朝花网等,并把它作为课程主要资源;参考的研究期刊有:门票研究报、江苏神游、吉林门券、四川旅游门券、门票寻踪等,这些社会媒体为我们的平台建设提供很多可学习的好做法四川的刘向东、保定的王建池、北京的崔艳红、西安的林延军等门券研究前辈更是关心备至,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并给予我们莫大的鼓励与支持。
三.栏目设置是核心
平台的栏目设置决定其研究方向与社会效益关注度,我们的平台设置栏目有:人文景观栏目--以门票为载体,介绍、研究祖国历史、历史人物等人文文化,提升公民旅游文化水准,培养公民爱国情怀;自然景观栏目-- 以门票画面出现文化为基础,深度研究地理、经济等祖国文化,拓宽园林、旅服、商业等专业知识;文化传承(杭州之旅 文化传承)--以社团、自选课程学生、学校师生为主,社会人士参加,研究内容为门票文化研究、门票设计作品展示,研究杭州市范围内的各类景观、博物馆为切入点,达到提高学生平面设计技能,掌握文化研究方法,达到传承门票文化的目的。
四.普及文化是目的
由于我们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得到众多的关注,社会影响度逐步扩大。
一方面,平台上发布优秀师生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教师课程改革的原动力,促进自选课程改革的发展,扩大旅游文化的普及;另一方面,使社会通过平台了解我校的课程开发,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社会各界纷纷给予帮助,为下一步门票特色教室暨门票博物馆的开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继续努力,门票文化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