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我与老伴携外孙游览离唐山市区近80里的滦县青龙山景区。
早就知道青龙山景区是文化积淀厚重、风光旖旎、山高谷深,佛道并粹,天人合一的游览景点,也曾到过景点门口淘票,但没有游览过,这次借外孙休暑假期间同往,一是让外孙释放繁重的学业压力,二是老两口也散散心,享受山区自然风光和清新空气。
早七点在公交站点准备坐公交车到唐山古冶公交枢纽站,再换乘游2路车直达青龙山景区门口,谁知一辆出租车来到面前问是否打车,老伴突然一改往日什么事都让我决定,自己这回做主要打车前往。坐公交车每人需6元车费,三人18元,打车花了60元,费了40多元,但节省了近一小时的时间,算起了也划算。
8点钟左右,出租车到了青龙山景区,老年人、学生半价门票都是20元,购票进入。
青龙山景区门楼高耸壮观,气派非凡。
青龙山历史悠久,古称清凉山、截龙岭,位于滦县西部,在3000多年前隶属商朝孤竹国,孤竹国君与商皇室同属契的子孙,“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的就是此事。
步行近2公里路,到了景区内的延古寺。青龙山景区内最出名的是皇家寺院延古寺。延古寺始建于公元前六十六年汉明帝刘庄时代,供奉国教教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当时古寺香火旺盛,神庇众生。相传唐朝李世民征东时,队伍行至青龙山,遭遇对方的顽强抵抗,并经常吃败仗,被堵截在青龙山(截龙岭由此而来吧),李世民非常烦恼,在延古寺祭拜时许下承诺,如果能得到神灵护佑,尽快战败敌人结束战斗,必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神灵保佑,祭拜后立刻就战胜了敌人,取得了征东的胜利。
唐贞观二十一年,尉迟敬德奉令督建延古寺,改成佛教寺院。延古寺经过1300多年的自然洗礼和人为破坏,尤其是经过文革和唐山大地震后,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在的建筑是在遗址上,根据原貌修建的。
寺院主体建筑是药师宝殿,供奉的是琉璃药师佛。
寺院内的一颗银杏树,成为延古寺的精华,看看它的高大雄姿就知道其树的树龄了。
据寺内工作人员介绍,此树根部直径近2米,需4-5人才能合抱,树高20多米米。银杏树成为树类“活化石”。在国内像这样的银杏树有记载的只有几十棵,尤其在北方,更是难得一窥了。
延古寺大雄宝殿前的丹陛石上的腾龙浮雕,显露了皇家的气派,大殿上屋脊有九个脊兽,更证明了延古寺是皇家寺院的规格。
寺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规格很高,院内幽深静怡,适宜修身养性,打坐礼佛。尤其是每年的四月十八、十月十五庙会,各地的参拜许愿的香客络绎不绝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出了延古寺,天空不作美,一场急雨淋透了全身,赶紧找地方避雨。雨稍小些,快步进发财神庙景点。
财神庙在延古寺的东北五、六百米方向,依山势所建,最高处的财神殿是财神庙的主建筑,两侧的配殿对称,整体建筑气势恢宏。每月的初一、十五进香求财的香客络绎不绝,非常灵验,在当地影响很大。所以青龙山景区有明文规定,在这两天可以免费进入景区浏览。
因下雨,天气阴沉,影响了拍照视线,排出照片给人有压抑之感觉。
财神庙的建筑规模比延古寺大许多,气势更宏伟壮观,香火也比延古寺更旺盛。
财神殿供奉着赵公明、比干、关公三尊财神像,神像庄严肃穆,保佑信众财源茂盛,升官发财。
游览完财神庙,雨暂时停了,继续前进,在山势慢慢升高的渣石路上慢慢前行。
青龙山的蛇仙洞有几处,蛇俗称青龙,青龙山的名称恐取自于此吧?
青龙山主峰娘娘顶海拔439.5米,有三条路可通达,我们选择了比较坡缓,路途为12里的路段上山。另两段路分别为15里、8里。
雨时下时停,影响了爬山速度,上山的道路是依山势开凿的台阶,很不规矩,没有一处是人工铺设,加之山势陡峭,攀爬起来非常费力,雨又紧锣密鼓地下个不停,真是三步一停五步一歇,还要及时在树下避雨。12里的上山路程,整整耗时2个多小时。
下面几张照片是在上山途中拍的,与大家分享。
青龙山群峰布列,曲径通幽,既有悬崖陡立,也有云海迷离.
这样的小道是上山最好的道路了。
李世民征东时驻守青龙山的防御工事遗址
时近中午11时左右,终于攀爬到青龙山最高处——娘娘顶。在顶峰上,一片雨雾蒙蒙,十几米外看不清任何东西了,更不能俯瞰青龙山全貌了。
青龙山1959年辟为国营林场,遍植柏松等树木,有林面积达80%以上。传说中的九庙十八寺的宗教遗迹,都荡然无存了。山顶上的三宵宫也是当地孙氏三兄弟集资筹建的。
山顶三宵宫供奉着女娲的三个徒弟云霄、琼宵、碧霄。她们执掌着混元金斗,凡是神、仙、人不论富贵贫贱,都要从金生转动。故后人尊称三女为三霄娘娘和送子奶奶。
山顶的望海楼与三宵宫连为一体,在三宵宫上方,站在望海楼上,青龙山一览无余,但今天的天气不能遂愿了。
清末进士刘东美曾题诗赞山顶望海楼,诗曰:“百尺危楼矗岭巅,登临会饮醉中仙。北瞻鹰碛云横塞,难忘蛟宫浪接天。松壑烟岚飘槛外,山泉琴筑落阶前。戈船横海雄心在,嗟我归田已暮年。”又云:“清凉绝顶有高楼,极目南天海国秋。万派朝宗恢眼界,千年往事注心头。乘桴愿继尼山志,衔石难销精卫愁。更上一层望畿甸。可怜虎啸据福州!”
(在此提醒:凡在夏季游览青龙山,只要登顶者,需穿戴多些,山下温度三十几度到了山顶上只有十几度,非常的凉爽,甚至有些冷飕飕的。)
雨雾在山顶上制造了海市蜃楼般境界,人在其中似有缥缈似仙之感觉。
在山顶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选择了中路下山,虽然比北路近些,但行走更困难,有地方的坡度几乎达到七八十度,稍有不慎就会滚下山来,危险重重,老年人不适应登这样的山。老伴的漆关节几天过后还痛疼不已,真正体验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道理。
虽说下山路程才有8里,因为太难走,中途休息了n次,到了延古寺时已经下午3时了。老伴实在是走不动了,只能选择坐景区内的游览车出景区了。
景区内还有一处景点——滦州书院,因为在上山的南路,路程太远放弃了参观,也就无从介绍了。
(此门票现在使用,从售票口购出就没有了副券存根)
景区门口外新建的一幢楼阁,是那么雄伟壮观,好像再向游客问就候:佛道并粹、天人合一的青龙山欢迎您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