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中得知,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在举办“马林与中国”特展。展览开幕式有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郭媚瑶女士、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藏品部主任马利恩·范德海登、省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出席及参加揭幕。深感展览是一个高规格及有某种特定(特殊)纪念性的特展,对于这种公办的、高规格及有特定纪念性的展览,得到信息后我都喜欢去参观,目的有二点,一是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二是希望能在展场收集到门票、请柬、简介等相关的资料,一举两得。
11月30日下午,我来到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当进入纪念馆后,只见展厅前走道两边新树起了两幅大型红色的“十九大”宣传板,此刻、我马上明白了这个展览在当前的实际意义。中共一大建党,马林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出席会议。为结合“十九大”会议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进行展览活动。
我来到“马林与中国”特展的展厅前,只见展厅左侧的空地上放着一个铁架,上面贴着鲜红的党旗,旁边还有一个“入党誓词”板,非常酲目,展厅内有不少身穿黑色制服,胸前戴着党徽的人员在认真参观,听工作人员讲解,估计是某个行政职能部门组织前来参观学习。
马林(1883—1942),原名亨克·斯内夫利特,荷兰籍国际友人,曾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1921至1923年间,他曾三次来到中国,其中两次踏足广州,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与孙中山、陈独秀等国共两党重要人物过往甚密,在广州参加了中共三大,对第一次国共作的形成及国民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对近代中国革命进程起到积极作用。在离开中国后的日子里,马林坚定地反对殖民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直至最后为正义而牺牲。
展览简介正反面
展览简介内页
“马林与中国”展分有“马林的生平”、“马林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三个部分组成。展品包括文件、照片、书信、手迹、报刊杂志等113件(套)实物展品和60余张历史图片,其中有48件(套)实物展品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提供的与马林相关的原件档案文献,其余为根据荷方提供的高清扫描照制作的复制品。展览覆盖了马林在荷兰、印度尼西亚、中国的政治生活、社会活动、个人生活等方面,与马林人生轨迹,较全面地反映了马林的平生及马林与中国的关系。展览还展示了1922年共产国际要求中国共产党转移至广州的消息。
展览所展出的实物展品大都由英文、荷兰文、德文印刷(书写)而成,在国内较少能与观众见面,展品按原始面貌呈现给观众,从另一个角度,侧证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开创基业的艰辛探索、加深对马林的了解与研究、丰富历史细节和完善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马林对中国,对广州具有很深的情结。他离开中国后,内心非常渴望能再到中国。1924年4月29日,回到荷兰的马林给孙中山先生写信,无比热切地说;“总希冀能尽快有机会重返中国工作,继续几年前我开创的工作”。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马林的愿望没能实现。93年后的今天,“马林与中国”展览在广州展出,以一种更意味深长的方式,马林又回到了中国,回到了他希望能继续工作的广州。
实话实说,我对马林这个人物不太了解,只知道他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能接触有关方面介绍的书刊也少。过去受错误的思潮影响也不少,总认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是一群不切合实际的人物,是瞎指挥的代表。如今,通过参观学习,对共产国际及马林等,有了新的认识,感觉不虚此行。
该展览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馆协办,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承办。展期从2017年11月28日至2018年1月28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