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另类门票的尴尬与窘境
沈阳 甄文兴
来海南后,赶上了海南旅游大降价,有些旅行社打出的价格,让人们都不敢相信。比如,从海南东方市到三亚地区的“南山文化”、“天涯海角”、“东山岭”等景区三天两晚游,包含三天的吃、住、行、门票等,每人仅收20元~50元不等。早来海南的人说,你们来晚了,半个月前,三天两晚游不要钱,甚至是出去一次,旅行社倒给游客每人80元。旅行社的人说,国家为发展海南的旅游经济,政府与商家都按旅游的人数给旅行社一定的补贴,所以才出现了旅游大降价,同时也出现了蜂拥而至的人流热浪潮。
商家给旅行社赞助,旅游就避免不了“购物”。而许多的购物店并不是商店,而是专业性很强的“博物馆”。比如,万宁市“兴隆华侨橡胶博物馆”,就是这样的一个专业“博物馆”。博物馆首先展示的是解放初期,爱国华侨们是如何历经艰辛困苦,甚至是生命,把橡胶树的种子偷偷的带回海南,并在海南发展橡胶产业的历史。博物馆的后面是“体验馆”,工作人员会不厌其烦地向游客们介绍“乳胶床垫”、“乳胶枕头”、“乳胶被”等等产品,销售给游客。这就是旅游团必去的“购物店”之一。
我要说的是,每参观一个这样的“购物店”(有的叫“博物馆”,有的叫“博览园”等)都会发给您一张“参观证”,或叫“参观卡”等。进门时游客们挂在胸前,出门时有工作人员收回。此卡算是什么呢?是门票吗?我试探着发表在“辽宁券友微信群”。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参观证
下面看看辽宁券友的跟帖。
世界遗产(沈阳卢骏):购物卡。
白山松水(吉林孙会军):导游回扣卡。
六艺(沈阳韩立):我收藏这样的卡,每次旅游回来,我都要把这种卡带回来,现在收藏了许多。
沈阳半疯(沈阳王华锋):老哥哥,橡胶博物馆的“参观证”,帮我弄一张。
甄文兴回复沈阳王华锋:哈哈,你就不怕说是“购物卡”、“导游回扣卡”吗?
竹雨松风(沈阳刘丰田):别管它叫啥卡,自己喜欢的,玩的高兴,就值得收藏。
按“六艺”和“竹雨松风”的说法,此卡是可以收藏的了!但它还是与进门购买的门票,有所区别,主要差别就是这类卡不完全是参观景点,有的还有购物,且循环使用。但都具有进门功能,暂且称之“另类门票”吧!然而,要收集这种“另类门票”可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进门时发给你,出门时要交回的,咋办?只有一个字:匿!(就是“悄悄地收藏起来”!)
“六艺”(韩教授)在微信里说:“出门时告诉他们,就说掉厕所了,或者说给前台了!我就是这么带出来的!”按此效仿,还真的留下了许多这样的“卡证”。就是当时服务生向我索要卡时,挺尴尬的。这颗心啊!就像怀里揣着兔子一样“蹦蹦”直跳。
最让我难堪的是参观“槟榔谷景区”,它不是购物店,是黎族居住的风景区(可称“黎族古寨”)。因为是团体,不发给游客门票,而是由槟榔谷的导游发给每位游客印有槟榔谷标识的“服务监督卡”。带上这个服务监督卡,就可以进入景区大门了。
槟榔谷服务监督卡
当我们参观完槟榔谷时,槟榔谷的导游开始回收“服务监督卡”。为了收藏这张卡,我悄悄地绕过导游,把“服务监督卡”装进兜里,随着人群进了旅游汽车。等游客们都上了车,槟榔谷的导游拦住了汽车。
“少一位啊!”导游在喊:“谁的卡没交?”
“都交了!”游客们回答。
车内的导游清点人数,并告诉车下导游:“我们的人一个都不少。”
“是有人没给卡,就差一个!”导游说。
那一个就在我的兜里啊!当时心里忒矛盾,拿出来,其他游客怎么看我啊!不拿,导游在不停的催要。怎么办?最后决定,就是不给,看你能怎么样!五十多名游客,鬼才知道是我拿的。
大约僵持了几分钟,导游服了:“算了,算了!不要了。那位游客,给你留下做个纪念吧!”
“谢谢啦!”心是这么想的,就是没敢说出来。
汽车离开了槟榔谷景区,我摸了摸这张“另类门票”,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哎!老甄啊!都是门票惹的祸,啥事都干!
还是看看我收集的部分“另类门票”吧。
参观卡与贵宾卡
植物科技馆会员券
写于二0一七年十二月十日东方市山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