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阿黑游古寨
沈阳 甄文兴
导游阿黑
这位小伙子叫“阿亮”,因长得黑不溜秋,又称“阿黑”。五短身材,胖鼓抡蹲。唯有那一双大眼烁烁放光,一撮发柳在脑勺飘曳。别看阿黑其貌不扬,我们的导游却佩服的五体投地。她说:阿黑是“耶田古寨”最有名的导游了,今天能够请阿黑给我们当导游算是运气。阿黑的普通话说的还是蛮溜得,并诙谐风趣。
阿黑说:“我叫阿亮,因为我长得漂亮,所以大家都叫我阿黑!”
游客们笑了。
“这是真的!我是苗家人,苗族风俗是,谁长得最黑,谁就最漂亮。我就是漂亮的阿黑!”
游客们又是一阵大笑。
说到这儿,还是先介绍一下眼前的这座耶田古寨。
椰田古寨大门
耶田古寨位于海南省陵水县,原是一个荒凉的,名为“耶田村”的小寨。2001年9月,海南陵水谷田旅业有限公司和县政府联合将耶田村建成了“椰田古寨”,2011年正式投入运营。景区介绍,椰田古寨秉承“弘扬海南民族文化,打造海南精品景区”的经营理念,在深入挖掘海南黎苗族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黎苗族数千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展示。2014年4月12日,椰田古寨正式挂牌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特别是CCTV《发现之旅》频道,《对话中国品牌》栏目主持人水均益对椰田古寨民族文化旅游区耶田手工坊的创始人、海南陵水谷田旅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张鸿做了专题采访后,椰田古寨名气大增,旅游者慕名而来,到处是人头攒动。门票也由10元涨到25元。我们因为是团体来的,每位游客都发了张VIP出入门卡。
入门卡
阿黑说:椰田古寨是黎苗族混居的古寨,相互问候的“你好”,苗语是“摸顶!”再见是“拜拜嘿!”
进得门来我们首先看到是正在手工编织的老阿婆。阿婆伸出大拇指,对旅游的客人连说“摸顶!摸顶!”
老阿婆
阿黑说,阿婆织的是“黎锦”,黎族织锦是千百年留下来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婆的脸上和身子都有纹身,这是刻在血肉之躯的古老文化的遗存。
阿婆说的“摸顶!”是苗族的语言。阿婆的衣着和清晰可见的纹身,可以断定她是黎族人。可见在这个黎苗族混居的地方,语言和装饰是通用的。
有关黎族妇女的纹身,我很好奇的查阅了《黎族文化瑰宝》等书籍,知道黎族纹身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黎族妇女从十二三岁就开始纹身,先从脸纹起,每年都要纹,一直纹到腿部,需四年左右的时间。纹身的原因,大约有三:首先是家族血缘的标志,以区别和其他家族认同的图腾。其次是对祖先的崇拜,先祖的印记刻在身上,也是一种精神寄托,死后可以认祖归宗,并保护阳世间的亲人。再次是成年与婚姻的标志。书中记载,纹身才能谈恋爱和结婚,是女子成熟的标志。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早已不纹身了,我们只能在70多岁以上的老阿婆身上可以见到,要不怎么会说是“刻在血肉之躯的古老文化遗存”呢。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阿婆,那么老阿公在干啥呢?哦!原来在景区内劈竹子,编竹篓。
老阿公
占地150亩的椰田古寨,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建筑,应该是别具特色的船型屋、吊脚楼、小木屋和寮房。
船型屋
吊脚楼
图腾广场,巨大的图腾柱上雕塑着巨大的牛头,景区内也排列着真实的牛头骨角。不用问,我们都能猜想到,这个民族崇拜牛,所以图腾必然是牛头了!
图腾广场
牛头排
正当大家参观在兴头上时,景区内播放起《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 …。
只见阿黑和所有导游手扶胸口大声背颂。阿黑说,他们的先祖是从大陆过来的,先祖们留下来的组训就是《弟子规》。他说,黎苗族人很孝顺,“父母在,不远行”,尊老爱幼已成古寨的美德。不管阿黑的话有无考证,正误与否,此时,这个阿黑啊!真让我肃然起敬!
进入“岭南一小锤”景区,就进入了刘张鸿在中央电视台说的“耶田手工坊”。
岭南一小锤
工作坊
这里的银器都是手工制作,其价格都比市场价高。阿黑说,因为这里的银器都是工匠们,一锤一锤的刨制的,依据师傅的水平高低,银器的价格也不一样,一般是在30~38元一克。由于椰田古寨工作坊的银制品也对游客出售,从而也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反感。殊不知一个小小的银器,要经过匠人至少是十四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它的收藏价值很高。如同刘张鸿先生所说“它最核心的内涵其实就是这个工艺价值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到过宜兴的朋友知道,宜兴紫砂壶是按师傅的级别论价的。书法家的字画,也是有高有低的。这就在于参观者(或者是购买者)能否“读”懂它的工艺价值,和文化艺术的内涵!
离开了“椰田古寨”,离开了“阿黑”,工匠们敲打银器的“叮当”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
写于二0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海南省东方市山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