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的一天,为续写《杭州名人》栏目,冒着冬季的冷冷细雨,第六次去看杭州西湖苏堤上的苏东坡纪念馆。又一次品味苏东坡,又一次感悟苏东坡,又一次赞叹苏东坡……
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好诗人,更是一个好官。在任期内,苏东坡政绩斐然,关心百姓,管理有方。他给杭州留下了一条芳堤、一湖碧水、三百多首诗歌、无数民间传说。得到了杭州人民深切的感念和追思……
杭州西湖苏东坡纪念馆是开放式的,位于杭州西湖苏堤南端,建成于1988年。
纪念馆的主建筑为一幢翘角飞檐的二层仿清楼阁式建筑。红窗白墙,清凌方正。楼前广场玉兰树下屹立着苏东坡的全身塑像,用花岗岩雕刻而成。苏东坡纪念馆由庭院、两层楼展厅、东坡世苑三部分组成。
纪念馆前的塑像
苏东坡纪念馆经过改造,已是西湖风景名胜区新十五景的一个亮点。纪念馆主楼展厅分上下两层,一楼陈列苏东坡生平事迹,主要是在杭的政绩和逸事。二楼主要陈列苏东坡在杭期间的文学艺术创作成就。同时增设碑廊欣赏苏东坡各个时期各种书体的书法碑刻精品。
纪念馆一楼展厅
纪念馆二楼近看西湖
纪念馆后面的碑林
苏东坡与杭州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合计有五年的时间,功绩显著,深得民心。
苏轼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之职时,恰逢供给市民饮水的六井年久失修,不能供水,苏轼与知州对六井进行了很有成效的修理,使百姓重饮六井水;苏轼第二次刚到杭州,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苏轼决定把用来修官舍的钱,先买米赈济饥,又反复上疏,奏请朝廷减轻本路赋税,加大常平仓米的购入,以备饥荒,当年春天没有人饿死;灾荒之际,瘟疫流行,杭州疫疾死亡率比别处都高。苏轼派人作稀粥、药剂,救活了很多人。苏轼捐了五十两黄金,加上公费,合起来办了一个病坊,叫做安乐坊,这所免费医院,明显带有民助性质,是领先时代的创新举措;面临西湖的沼泽化的严重威胁,苏轼着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自后潮不入市,河道不淤;苏轼亲谒茅庐拜求参与治井的老僧,采纳了老僧的建议,以瓦筒把六井水直接引至千家万户。
纪念馆一楼展示
杭州早已编织在诗人的梦里。很难想象没有苏轼的杭州,更不敢想象没有杭州的苏轼。苏东坡在杭州任期,留下了描写杭州脍炙人口的诗篇,著名的要数《湖上初晴后雨》的第二首:
《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东坡这样既有才华、又干实事的地方官,自然会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到过杭州的人不难发现,杭州已经把自已和苏东坡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这种融合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它强有力地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湖美景使人醉
纪念馆旁的烧饼店
为纪念苏东坡,杭州有“东坡路”、“学士路”(苏东坡曾任翰林大学士)。历史在延续,城市在发展, 但人民更加不会忘记苏东坡。杭州建立了“苏东坡祠”,把他当年修筑的长堤称为“苏堤”,把他创造的“东坡肉”作为杭州的特色菜,把他的事迹写进了历史书、教科书和文学作品。2002年10月,杭州西湖景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风景区,西湖的“湖”和环湖公园开始免票。
雨中苏堤
纪念馆简介(已免费)
感悟: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到:“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纵观苏东坡的执政理念,不难发现他无论职务是高是低,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勤政廉政,努力做于国于民都有利益的事情,说真话说实话不怕吃亏,苦干加创新为民谋利!这样的精神,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这样做,人民才会纪念他,才会还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