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故事(47)承德外八庙——两块诗匾记史实
承德 钱宝林
承德外八庙之一的须弥福寿之庙其藏语为扎什伦布,是六世班禅来承德的驻锡地。前些年文物部门曾在该庙的万法宗源殿开设了“清代佛教艺术珍品馆”。在数百件珍品中,有两块乾隆皇帝当年在此庙题写的诗匾格外引人注目,这两首诗记述了一段不寻常的史实。
扎什伦布者,须弥福寿称。
班禅来住此,示寂送归曾。
廓喀昨寇彼,官军今讨应。
事端职由是,捷报盼飞腾。
这首五言诗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五月乾隆来到须弥福寿之庙写下的。82岁的乾隆皇帝当时盼望的是哪方捷报呢?这话还得从12年前说起。
诗的前四句是说承德的须弥福寿就是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1780年,乾隆皇帝70大寿,六世班禅(巴丹益喜)长途跋涉2万里,前来热河为乾隆祝寿,乾隆命工部仿班禅在后藏居所修建了热河班禅行宫。六世班禅参加完乾隆万寿庆典后又去了北京,3个月后不幸染上天花,在西黄寺圆寂,终年43岁。
六世班禅此行,佛教信徒、宗室王公和乾隆皇帝的布施,赏赉的金银总数“值数十万金”。班禅有一兄名仲巴,一弟名沙玛尔巴。其兄仲巴把金银带回后藏据为己有,并借口其弟沙玛尔巴是红帽派,而非属六世班禅带领的黄教派为由,拒不付沙玛尔巴分文。沙玛尔巴怀恨在心,携带妻女逃到廓尔喀国(今尼泊尔),怂恿廓尔喀国王出兵。加之西藏派往边境的收税官增大了课税数,廓尔喀国于乾隆五十三年七月侵占了西藏的聂拉木、济咙和宗喀三个地方。乾隆皇帝命理藩院侍郎巴忠带兵“驰驿赴藏查办”。廓尔喀慑于兵威,派人与巴忠所遣的总兵官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谈判,私自以西藏连续三年每年赔偿廓尔喀32两重的银元宝300个为条件,同意签约。廓尔喀人拿着条约,撤兵回国。这样的条约八世达赖并不同意,但巴忠为了贪功邀赏,敷衍了结了此事,向乾隆谎报已将失地收复,却只字未提赔款之事。由于达赖和西藏地方政府不同意赔银,廓尔喀国派来索银的人连续三年空手而归,遂于乾隆五十六年第二次派兵又侵占了聂拉木、和济咙、宗喀等地,战事再起。乾隆皇帝得知前事详情后十分气愤,巴忠闻讯畏罪自杀。
廓尔喀兵攻进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沦入廓兵之手,大量财物牛羊被劫掠,后藏形势堪忧。乾隆皇帝授福康安为将军,,调集兵士17000余人,经过六个月的鏖战,于乾隆五十七年五月收复了全部被占之地,但战事成功的消息还未传来。乾隆皇帝来到承德的扎什伦布自然想到后藏的扎什伦布是否收复,消灭和赶走侵略者。心事重重中,写下了那首诗以记。
清军乘胜追击,乾隆五十七年八月接受了廓王的请降,九月凯旋返藏。至此,清政府耗银1052万两的征讨廓尔喀的战争结束。
第二年的六月,83岁的乾隆皇帝再次来到须弥福寿之庙上香,见到去岁的那首诗,睹物生情,乾隆皇帝又写了一首诗:
班禅来祝锡,祝寿七旬称。
赉予多无算,贪侵劫有曾。
发师问辜直,知罪乞降应。
一瞬三年迅,黄衣喜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