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大地再添一馆
——议易县博物馆
易县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千年古县。易县博物馆是集中展现易县历史的重要窗口。它位于易县城西,建筑外观为矩形三层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四千一百平方米,展陈面积三千多平方米。基本陈列为易县通史展览,以易水长歌为展览主题,设置先民足迹、燕国风范、追寻梦想、易州风流、易州遗珍八个部分。展线总长500多米,展出文物五百余件(套)。除基本陈列外,还设有临时展厅和互动区域。
先民足迹:易县先民足迹,可上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大约7000-8000年前的他们,筑穴而居住,渔猎而生,在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创造了独特的北福地地文化。4000年前,逐易水而居住的有易氏部落,勤劳农耕,善于占卜,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自然观。
博物馆一楼:北福地遗址,这里复原了1985年发掘文物的现场。这个遗址位于易县北福地村,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要为新石器时代遗存,是河北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距今约8000年左右。展柜中,展出的是复制的刻陶面具,人脸形状,面部轮廓清晰,双眼镂空,口鼻及胡须线条刚劲有力,顶部和双颊有五个用于穿系的圆孔。北福地遗址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重要遗物近百件。其中陶器里面有不少刻陶假面面具,共有十余件。面具大的与真人面部基本相同,小的10厘米左右。雕刻技法属平面浅浮雕单面雕刻。面具的内容主要为人面,也有猴面、猪面等兽面,造型风格集写实、象征、装饰于一体,为史前原始艺术的精品。这是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在我国同时期遗址中属首次发现,是研究史前宗教或巫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燕国风范: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在“子之之乱”后即位,成为燕国第三十九任国君。它是一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明主,上任伊始便扩建燕下都,问计于良师,高筑黄金台,礼贤下士,广聚人才,大力发展经济,使燕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达到鼎盛。公元前227年,秦国灭亡赵国后兵指燕国,义士荆轲只身刺秦王,留下了千古名篇,白虹贯日、图穷匕见、怒发冲冠,谱写了一曲千年壮歌。
博物馆二楼:“燕都风范”展厅大气凝重,复原了燕国的夯土城墙。从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地建立燕国,至秦灭六国,燕国历四十三世八百余年,战国时期经燕昭王苦心经营,燕国繁盛一时,跻身战国七雄,在易县建成的燕下都作为燕国都城长达300余年,黄金台招贤纳士、荆轲刺秦等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燕下都遗址在今河北易县县城东南2.5公里处,形状呈长方形,东西约8公里,南北约4-6公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已知发现的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而且遗存丰富,保护较好。这里陈列着举世罕见的宫门构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这是1966年在燕下都遗址出土的,原件保存在河北博物院,上海世博会上曾作为河北馆的镇馆之宝向世界朋友们展示。”在墙上,排列整齐的战国燕国瓦当古朴而精美。这些瓦当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滴水作用,呈半圆形,上面有印模印的装饰花纹。二楼陈列有一尊与真人大小相当的复制罗汉像,容貌逼真、表情生动。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罗汉组像曾秘藏于易县峨眉寺附近的睒子洞,早年被认为是唐三彩。“后来专家认定属于辽代,其色彩比唐三彩更艳丽。”这组罗汉组像人物容貌逼真,表情生动,衣褶纹饰流畅,塑像手法高超,是中国古代写实主义塑像的杰出作品。上世纪初被列强盗运出境,盗运过程中一些罗汉像不幸摔碎。迄今为止存世的仅有10尊,分别收藏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顶级博物馆,其艺术价值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杰作。
气壮山河:辛亥革命的成功,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帝制。然而国民初期的军阀混战,导致社会凋敝,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燃起反抗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爆发后,易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了抗日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英勇歼敌。解放战争期间,积极土改,踊跃支前,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博物馆再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场景。
郡县之制:秦汉时期,易县地区作为帝国的边镇区域,先后隶属广阳郡、涿郡、周边战事频发。隋开皇元年,在北易水北岸设置易州,十六年于东二里许设置易县,州县均以易水而得名。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了多种文化在这片热土上的交汇发展,影响至今。清西陵单元,展出了一对象征着皇权的威严的龙凤宝座,每尊宝座重达200多斤,是用金丝楠木雕制而成,这对宝座来自于崇陵的享殿,是国家二级文物。而绘制于清道光年间的一幅“皇朝一统舆地全图”,上面地名密密麻麻,是目前比较罕见的同时期地图,是国家一级文物。
易水风流:易县的文化古老而丰厚,易县的民间文化异彩纷呈,这里展出的是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涉及制作砚台、制陶、铜雕、民乐、龙灯等文化,代表着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易州遗珍:大北城,位于县城东南约10公里,1986年的一个午后,村民在整理土地时发现了一罐窖藏,引起学术界的轰动。窖藏内保存有400多件金银器、玉器、琥珀及水晶制品,其中十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四十多件为国家二级文物。
往事越千年,在那个辽、宋、金纷争的时代,是谁匆匆埋下了这批宝藏?他又是何等的身份?当他拍去手上的泥土,是否想过到这里故园的最后一瞥?千古之谜,沉落于漫漫黄土之中。今天,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难以估量的艺术瑰宝。
易县博物馆现用门票(凭身份证领取,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