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一位券友给我传来新获得的一张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门券,票的右上方用希英两种文字点出了参观的主题:“希腊的文物”。票价3欧元,参观时间2015年。门券设计精美,画面色彩艳丽,馆藏文物的图像排列有序,其中长满胡须、张开双臂的雕塑人物特别令人注目。这座雕像展示的古希腊什么样的人物,雕像有些什么艺术特色,当时塑造这个雕塑目的是什么,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亊?这一连串的问题,引起我对古希腊历史和雕塑艺术的兴趣。我从收搜雕塑图片入手,查找了有关古希腊的资料,参阅了旅客撰写的游记,对这个雕像名称、来历、特色诸问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雅典考古博物馆参观券
博物馆外景
位在雅典市中心的国家考古博物馆,有56个展厅,珍藏近两万件的文物。这座陈列在第15号展厅的青铜雕像,名叫《海神波塞冬像》,是一尊高2.09米的全裸男子铜像(门券仅展示海神的头部和上半身)。雕塑呈现古希腊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散乱的头发,长长的蓄须,沉默严肃的表情,表达了海神独特的精神气质。前胸隆起,肌肉发达,展示了这位中年男子汉的壮美。双臂张开,左手前伸,右手微举,左脚跨前,右脚提起,这种临战状态的动作,显示了尊神的力量和威武。这是古希腊时期雕塑艺术的典范作品,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海神波塞冬的全身雕像
波塞冬(Pqseidon),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执掌海上大权,主管所有水域,被称为“海神”。波塞东在希腊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位手持三叉戟武器的海神,神通广大,也十分威武。平时神情严肃,一旦发怒,海水咆哮,洪水泛滥,大地震动。古希腊人专门建造海神庙,祭祀波塞冬,以保城邦众生平安。这座雕像显然就是古希腊人为敬奉海神而作的。雕像究竟在那一年建成,历史上没有记载。一般说法是公元前480年,因为那年希腊海军曾同波斯海军经过激战获得第一次胜利。当时执掌海上大权正是波塞冬。人们按照神话中的形象建造海神雕塑,以此来祭祀执掌大海的波塞冬。在2500多年前创作如此精美的作品,说明当时希腊雕塑艺术已经日趋成熟。
海神波塞冬脸部易怒的表情
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在希腊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惜好景不长,据传说,公元前一世纪的一次战争中,罗马军团战胜了希腊的军队,入侵者将这尊铜像当作战利品运往罗马途中,在航行舰船遇险,雕像与船只一起沉入了海底。直至在1928年在地中海优卑亚岛北端的海域里才被发现,使这一艺术珍品重见天日。发掘时原雕像手握的三叉戟武器已经丢失。《海神波塞冬像》运回雅典后,即被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经修复后开辟专门展厅向公众展出。与海神雕像在舰船中同时遇险的《少年和马铜像》,也珍藏在考古博物馆内。票的左下角也展示了这个铜像的图片。
少年与马铜像
古希腊雕塑是西方雕塑艺术的源头,它的典雅优美,严谨写实,体现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后人把古希腊雕塑称之艺术典范模式。从巴黎罗浮宫的维纳斯女神像(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島发现)到梵底冈博物馆《拉奥孔与儿子们》(希腊罗德雕刻家等三人创作,1506年出土),都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雅典考古博物馆的《海神波塞冬像》又为希腊雕塑的佳作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
雅典附近祭祀波塞冬海神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