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人文社会还存在着另一种难受与不安----欠笔债,本来都狠下心来想放弃,但“欠”字在身,岂能容安?那就继续往前走吧......
怀着不舍的情怀登上了去往那拉提的飞机,我们第三次向西穿越天山......
那拉提,是新疆西部著名的旅游胜地,而我一直想要看的却是伊犁河谷地,如雷贯耳的那拉提到没放在心上,理由很简单,从中学开始,看过无数遍的地理课本上总提到伊犁河谷,先入为主何其重要?
到达伊宁市时已近午夜,这在内地已是大部分人要睡觉的时候了,而伊宁街上依然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夜市阑珊。这里是祖国的最西端,与沿海相差近四个时区。一落地,一股淡淡的幽香扑面而来,我知道这是薰衣草的味道,伊犁河谷是世界上三大薰衣草生长地,与法国的地中海沿岸、日本的北海道齐名,据说,新疆的产量最大,品质最好,多年前,我还从新疆批量的采购过薰衣草籽,那股独特的淡淡香味已经深深地植入我的味觉记忆中了。
接机的朋友叮嘱我们要早起,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在等待着我们。我知道,明天率先迎接我们的,也是我最为关注的应该是伊犁河谷,而目的地拉拉提则没有任何概念。
一大早,沐浴着薰衣草的味道一路向东驶去。国道两旁,白杨树竖起深深的夹道,一路上“库尔班”大叔的毛驴车踏着嘚嘚的节奏一辆辆被超越,他们载着丰收、载着欢笑、载着幸福,悠悠向着信仰奔去......
约莫数十公里过后,城市渐渐被抛向后方,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的河谷,凭目测约三五十公里以上,远处巍巍的山峦连绵起伏,天山在这里分为南北两支,呈喇叭口状敞向西面,豪爽地接纳了大西洋的暖湿季风,使得这里雨水充沛,植被茂盛。滔滔的伊犁河在河谷中蜿蜒向西。清澈的河水一路高歌猛进,远比我想象中的气势宏大。望不到边的青绿配上这白花花肆意流淌的河水,你怎么也想象不到这就是想象中干涸的新疆。整个河谷几乎没有开发,一簇簇灌木丛连接成片,几乎占据了整个河谷,绿草红叶白花,伊犁河时分时合,肆意穿行在绿荫之间。我们一直沿着河谷向东,向东,向东......。我凝望着欢快的河水和一望无际的绿荫,猜测那绿树丛之中是否有各种各样野生动物?它们在这里是如何相生相伴的?它们是否也受到了来自人类的威胁和生存的压力?里面还有其他未知的东西吗?满腹的疑惑一个接着一个......,满以为自己对这片境地有足够的了解,可真正面对她的时侯才感觉是那么的新奇与陌生!
黑油油的国道一直伸向前方,车子以百公里以上的时速一直向前、向前,偶尔一两户人家,穿着花花绿绿的维族妇女在路边上摆着瓜摊。今天,我们要去的目的----地那拉提相去三百多公里,这上万平方公里的万里沃野,却很少种庄稼,我一直很纳闷,这么大片的平原,一不缺水,二不缺地,三不缺肥,为何不大规模开发农业?若全种上庄稼,我们这个粮食进口大国可能要变成粮食出口大国了,起码不需要再进口了吧。司机告诉我,没有人。我想,这应该是国家的事情,任何企业和个人,或地方政府无力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只有举全国之力,统一规划,特殊政策,像当年计划经济时代,从全国调度技术、管理人才,甚至大规模移民,统筹交通、卫生、教育、金融等政策,才有可能有序开发,持续经营,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看着如此大面积的荒野,只叹可惜。可是,这样开发利用是否又是一个灾难呢?我不是专家,更不是政府官员,此事本与我无关,可偏偏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如今过去快一年了,始终不能释怀。
车子大约飞驰了近三百公里,才路过一个叫“新源”的县城,弟弟一路电话跟踪,说那里有他的战友,问要否休息一下,我们不敢耽误时间,路边简单便餐后继续向东驶去。依然是白水滔滔,碧野渺渺,远山巍巍,白云悠悠......
写于2014-06-09
摘自董耀辉先生博客,敬请关注《西行漫记(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