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沿着伊犁河谷东驰了近三百公里,河谷渐渐始变得没有当初那么宽阔了,两边的山脉异常高峻,那拉提的路标映入眼帘,那拉提到了。
那拉提是国家五A级景区,是伊犁河谷的明珠和咽喉,也是历史上西域各少数民族繁衍、生活、文化交融和武力角逐的地方。这里西连欧洲,东接中国,是一条最早沟通东西方各古代文明中心的大通道,对人类文明的孕育、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决定性的贡献。这里的古代遗存是开启了解和认识草原文化的起源、游牧经济的发生发展过程的钥匙,这里三面环山,地域辽阔,雨水丰沛,水草茂盛,是游牧的天然宝地。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具有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深峡纵横、森林繁茂、草原舒展交相辉映,并同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成为集观光、游览、科学考察、休闲娱乐、避暑度假、购置纪念品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度假区。
亚高山草甸是高寒草甸的一种类型,难以想象,在极度干旱的新疆,这里年降雨量在88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每年6月以后,大群的牧畜转入,进入草原的黄金季节,草原人的各种集会也多在此举行,所以有人说那拉提是草原集会的胜地。这里居住着能歌善舞哈萨克族,他们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而优秀的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草原文化。那拉提风景区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塞风光。
我们乘坐景区的大巴车,左突右旋,翻越一座很高的台地,站在高处,伊犁河谷一收眼底,两山苍茫,夹一片盎然绿洲荡荡西延,河水像一条白练在绿野中飘逸而去。那拉提草原的核心区就在台地的深处,台地很宽阔,本身就是一大片草原,流水蜿蜒,芳草萋萋,蓝天白云,雄鹰皋翔,雪白的蒙古包在绿野平畴中显得格外显眼,牛羊悠闲地吃草、撒欢,一片祥和景象。
远处高高的山坡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分野明显,嫩绿的草地绿得像油彩摸过似地,一片片巨大的松树呈黛绿色,雄壮、挺拔,倒伏的巨型松树已经腐朽,显得苍凉、嶙峋。放眼四野,天苍苍,野茫茫,蓝天有际,碧野无边,好一幅壮美的天然画卷。
写于2014-07-10
摘自董耀辉先生博客,敬请关注《西行漫记(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