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门券交流 券集展览 理论研究的相互关系
山西 胡保平
在各级门券组织的常态活动中,门券交流、券集展览、理论研讨是三种主要的活动形式,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各自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正确把握各自在全局中的地位,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推动门券收藏活动全面发展。
一、藏品是基础 交流是手段
藏品是根,是门券收藏的基础,是收藏的基本属性。藏品的积累需要时间的积淀和财力的支撑,具有一定的投资属性。收藏的过程就是藏品数量由少到多,品质由低到高的积累过程。
交流是丰富藏品的途径和手段,实物交换和钱财交易是交流的主要形式,是获取门券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门券买卖是交流的发展趋势,稀缺券品可以依照价值规律的调剂、流动,以满足特定人员的需求。交流也是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过程,只有通过交流,藏品才能获得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二、展览是成果 文化是灵魂
展览是门券收藏成果的展示,是门券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门券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
藏品不应该孤芳自赏,或者束之高阁,习近平总书记讲:“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多种方式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如今,连博物馆的宝藏都强调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运用时代的元素去激活传统文化、历史遗存的活力,为时代的发展发挥新的作用。同样,只有通过挖掘门券背后的故事,了解其历史价值,围绕文化主题,注入时代气息,才能将藏品赋予鲜活的生命,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推动者。能不能让门券“活起来”“潮起来”,关键看“文化是魂”的作用。
门券编组的展集,可配合各种时政主题,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促进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充分发挥门券文化的魅力,可以为新时期的文化繁荣添砖加瓦,做出贡献。
三、理论是提高 实践出真知
理论研究是提升门券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德国诗人海涅曾写到,“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基辛格也曾指出:“没有思想的时代,就像没有舵的船”。要探寻门券收藏的发展规律,挖掘文化内涵,把握发展趋势,只有从客观实践出发,通过实践的总结,发现内在的规律,经过理性的归纳,指引前进的方向。理论成果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理论知识是门票收藏道路中摸索出的经验和理念,通过学习和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尽快掌握行之有效的知识和经验,少走弯路,提高水平。总结经验,探究未来,可以为门券展集的创新发展、门券组织的成长壮大以及门券收藏的发展理念指引方向。
四、文化要提升 展览是核心
门券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门券赏析、券集编创、理论研讨、著书立说等方面,弘扬门券文化关键要落实在门券展览和理论研讨的实践中,而门券展览是最重要的方面。门券展集,是门券收藏的再创作,是门券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要展示作者的藏品,并且还涉及作者的思想境界、文化积淀、专业学识、构思水平和美学观念。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现形式的艺术是成功的关键。提升文化素质也是优化集券群体的重要因素。
门券交流的范围主要是圈内人,大型交流会的举办,往往能吸引全国各地的众多券友和爱好者,是门券界交流联谊的重要平台。而门券展览活动的举办,既是门券界展示、观摩、学习的机会,也是对外宣传门券收藏成果的平台,是传播收藏文化,扩大社会影响,用门券文化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门券文化的形象代言。因此,具有对内对外的双层属性,重要作用更加凸显。门券收藏活动的兴起,正是得益于全国门券展的带动作用,举办门券展览,也是门券界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
五、理念要创新 地位靠贡献
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辛探索,我国的门券收藏活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组织体系、活动形式、展会模式、发展理念等已初见成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现代收藏领域成为后起之秀。但认真分析,目前我们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潜在优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我们所处的新时代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具体表现:门券交流活动比较活跃,门券展览有待提升,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其实质是发展理念没有实现与时俱进,满足于小打小闹的交流阶段,陶醉于自娱自乐的小圈子思维,没有深刻认识到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没有树立门券收藏为时代发展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在新时代文化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门券收藏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用门券文化重塑门券收藏界的整体形象,如何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的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作出正确的理性判断。
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门券交流、门券展览、理论研讨都需要在创新中发展,三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为门券收藏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其中,应突出门券展览的核心地位,强化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 2017年笔者在平遥举办全国世遗旅游门券邀请展暨全国第十一届门券理论研讨会期间,就深深感悟到,当地旅游部门之所以感兴趣,愿意资助,愿意举办活动,看中的正是门券文化的魅力,门券文化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由此也增加了我们对门券文化的自信,体会到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门券收藏活动中,应在交流活动中,逐步增加门券文化的含量,增加门券展览和研讨活动的内容,2010年的无锡论坛和山西券协2017年的交流活动就是很好的范例。在各地门券展览的活动中,像全国展那样,增加理论研讨的平台,如四川券协2017年举办的李庄论坛。在理论研讨活动中,举办适当规模的门券展,以展举会,2012年的宜宾会议、2015年宜宾邀请展、2017年的平遥邀请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践证明,不断促进交流、展览、研讨活动的相互融合、和谐发展,全面提高门券收藏活动的文化品味,在创新理念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实现门券收藏活动的全面繁荣。
通讯地址:山西平遥上东关街66号
邮编:031100 电话:13903547895
初稿于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