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俗社剧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内十字街东北侧北大街西一路口,是国家现存较早的剧场,是活着的国保。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6-1066-5-193。
易俗社是秦腔史上第一个以戏剧推进社会改革的戏曲学社。1917年6月购得宜春园作剧场。1924年鲁迅到陕后五次在此看戏,并题“古调独弹”匾额。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此组织晚会,掩护西安事变的发动。1938年丁玲率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于此。剧场经多次维修,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
该剧场长期为陕西易俗社(今西安易俗社)固定演出场所。自其建成后秦腔正式进入剧场演出,三十年代的现代灯光布景也首先在这里出现。首场开台演出的是孙仁玉的《复汉图》前本。
我原来收藏到一枚西安易俗剧场的入场券,使用日期是2001年4月7日下午7时45分,图案简单,印刷为红黑两色。
后来又收藏到一枚精美的门票,这枚门票主图是剧场的正门建筑图,主要文字介绍的是长安往事的剧目内容。长安往事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荟萃的演出,这枚门券可谓是融合了国保与非遗两大热门题材,是一枚难得的好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