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展创新势在必行
湖南 龙小平
摘要:券展是券界的对外展示窗口,集券活动之‘集、展、研’三大块中,外界主要关注的是‘展’,本文试从此入手,淺析券展创新问题,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关键词:创新,必行,可行。
一,券展创新是必行的。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门券收藏要发展,创新是必由之路。
1.集券和券展就是创新的产物
改革开放后,旅游经济的兴起,形形色色门券的问世,让一批富有文化收藏创意的爱好者(特别是邮友)产生了创新思路,开始收藏这些游之而弃的废品,从1985年诸张林启事始,到同年8月武汉的收藏爱好者举办“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全国名胜古迹参观券艺术设计展览,至2014年衡阳的第十八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门券展以邮展为母本,参照其规则,不断完善,闪亮登场,活跃在不同层级的展会上,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收藏界的新门类。所以券展也是创新的产物。
2.券展是券界的对外展示窗口。
集券活动之‘集、展、研’三大块中,外界主要关注的是‘展’,影响大的也是‘展’,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做好门券收集,理论研行后,将零散的展材排列组合,挖掘其中文化内涵,进行再开发再创造,创作出一部部气势磅礴或俊秀华美的门券作品,就可在券展中出彩,吸引眼球,求得点赞,获取支持。
3.券展作品用材的局限不利于门券收藏的发展
集券本是平民化收藏,门槛低,很适合大众参与。而券展的门槛并不低,券展作品的用材单一、券品来源越来越狭窄等诸多因素导致让人生畏。
首先,在参赛的券集作品中,券材对非门券券材过于限制,专题类作品非门券券材不能超1O%,传统类作品不得采用非门券素材,还有人认为纪念券是伪券…等。
其次,由于旅游界开始门券无纸化,人文类景点景点大多免费又免票,这类门券已呈减少趋势。例如十大元帅故居、纪念馆至今仅湖南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四川朱德,聂荣臻,广东叶剑英等有券,其余均无。笔者千里迢迢前往五台徐向前故居等处淘票都是空手而归,十大将军故居除个别有票外,更是奇缺。早期发行的券早已入人囊中,只能眼馋。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券集的制作,券展用材的局限使想作券集者望而却步。
还有,目前在展示上方式单一,仅限于现场展出,而且多为券会活动时圈内自我观赏,圈外人观展有限,运用新媒体多媒体渠道不够。在展评上重国展,轻日常小展,加之评比规则比邮评还严,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只得或仅藏不露,或圈外却步,这种状况不利于集券队伍的发展壮大,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坚持文化创新,放宽券集用材空间,利于吸纳更多的人加入到门券收藏中来。
二,券展创新是可行的
1、券展是年轻的,老包袱少,它在改革开放中诞生,极具活力创新。
2、由于集邮过度商品化,打击了邮友热情,不少人转向集券,随着一批高素质邮友华丽转身,创新券展心想事成。以怀化券队为例,现能制作展集的几位券友,除一位原不集邮外,其他几位均为邮友转身而来。向晓波多年专攻粟裕邮集,参加全国大展获奖,去年转而对门券感兴趣,广集本土券,运用邮展功底,速成《美丽湘西》五框门券展集,获得好评。
3、券材,券示,券评是可以创新的。现代生活已显多元化,收藏界正提倡跨界大融合。我们应立足门券,面向纸品,对接交融,共生共荣。以开放创新大思维重新认识券展,在展材,展示,展评上大胆创新:
(1)近年展材种类在不断创新,大量的跨界融合涌现。湖南蔡八一创新的门券极限封片经他领头玩得风生水起,带动许多人加入。更有人玩起3U(游),将邮品,旅游门券,游记三位一体,组合成新项。笔者也发奇想,已将门券,邮票,邮戳,邮封片,火花,朴克,剪纸,彩票,纪念品做成生肖九合一,参与展示,得到不少行家赞许。
(2)收藏展览,在展示方法上应全方位多维,目前,券展多是券会时举行,开会即开展,散会即闭展。基本上是券友们孤芳自赏。为此需提倡券展三(多)进:校区,景区,社区……同时还应跳出券界,多与其他纸品藏友联合办展,形成共享共荣,让他们也成券友,分享券乐。动员一些熟悉网技的券友在官方微群、微博、个人微博上举办网上券展,也可以向今日头条、百度百科等网媒投稿,还可以进行公众号推广,甚至可以开通直播讲堂,多方位、多元化的进行门券收藏的普及化教育。
(3)展评是指挥棒,风向标,应对不同券展分级管理,制定不同评审规则。总原则是宽严相济,有利发展,扶助新人。奖项应增加新秀奖,让新券友也有获大奖的机会。或将参展人分成元老、普通、新秀三个组,让大家各扬其长,均有斩获。
(4)除国展外,放宽展材非门券类限制,鼓励开放类作品,适度降低进入门槛,让更多新人敢制集多制集亮集,在发展壮大中再提升提高。
创新引领未来,门券展集创新势在必行,完全可行!
通讯地址;湖南省怀化市
2018年4月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