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节”前夕,从各大媒体报道中得知,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畔的“广东大观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将开启“大观仲夏奇妙夜”活动,试水博物馆夜间开放模式。这一信息深深吸引着我的注意,计划在“五一节”组织券友们一起去参观,无奈节日期间广佛两地连续阴雨,故无法成行。
5月12日,佛山图书馆在五楼地方文史馆举办区氏兄弟捐赠的《区氏家族契证展》开幕式。展览活动后,有藏友重提五一节没有成行的参观活动,得到有心人的赞同,促成这次参观学习。
藏友在博物馆门前合影
张远环在大堂前
广东大观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于今年1月13日建成试运营及免费开放,是按照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建设,并经广东省文物局批准备案的公益性非国有博物馆,两馆同一机构,总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馆藏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镜、陶器与瓷器、古代及近现代钱币等历史文物12000余件,大多数是同类文物中的精品。博物馆常设“青铜之光—青铜器”、“镜鉴之明—青铜镜”、“丝绸之路—丝路遗珍”、“商贸之本——古币纸钞”四个专题展览,其中铜镜与钱币收藏为两大主题。
博物馆二楼入口,一尊春秋时期的“交龙垂鳞纹青铜鼎”,在众多展品中最为夺目,它通高55厘米,纹饰精美,气势雄伟。据介绍,是早年流失在国外,一直被美国著名收藏家赛尔.克劳斯珍藏,2013年由丁方忠、丁芳桂出资购回国。这件“交龙垂鳞纹青铜鼎”通体饰满纹饰,甚至连鼎足都装饰有兽面纹,环绕鼎腹的六条立体夔龙,细部装饰上采用浮雕、圆雕、分铸、榫卯、铸接等技术,其铸造技术在当时属世界先进水平。这种鼎迄今仅发现6个,另外5个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等地。
在“交龙垂鳞纹青铜鼎”前
在“镜鉴之明——青铜镜”主题展中,展示了从春秋战国、两汉、隋唐,一直到宋元明清时的铜镜共150件,珍品众多,还穿插着中国铜镜发展历史、各时期的纹饰标志及其象征、铭文典故、铜镜的保存与使用等介绍。此外,博物馆还集中展示了元代至新中国各个时期的货币,有存世罕见的元、明时期货币,稀少的清代纸币,丰富多样的民国纸币,以及人民币等。政府、社团、军队、银行、钱庄、企业、行业组织等发行过的品类繁多的货币都能在此看到。
其中,在金融博物馆內,我见到了存世罕见的元、明时期的纸币,方知我们古老的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在欣赏文物,感悟历史,品味文化的同时,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与辉煌,增强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