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行(三)神农山印象
平遥 胡保平
原本我们来焦作,只计划在云台山参加两日游,魏跃华建议一定要去神农山看看,因为那里的紫金顶有奇特的自然风光,是摄影人非常喜爱的采风点。焦作收藏家协会的刘宝林会长也向我们推荐,神农山坐拥秀美山水,涵养深厚文化,扎根太极圣地,盛产怀药药材,是一处山水养眼、文化养心、太极养气、医药养生、民俗养性的中国养生地。刘会长正在积极筹备神农山康养基地的建设规划。于是,我们听从了主人的安排。
5月20号一早,魏跃华亲自开车,陪同我们一起到神农山旅游。神农山位于焦作沁阳市紫陵镇,是云台山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家级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周围9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100多个与神农相关的地名与传说。全国考古学会会长罗哲文教授经过考证认为,海拔1028米的神农山紫金顶是神农炎帝的祭祀场所,称其为“华夏第一坛”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自他以后,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
我们乘坐登山索道,来到半山腰,沿着山路石阶开始了攀登,由于头天夜里下了大雨,雨后的山顶云雾缭绕,空气格外清新,满山的奇花异草,秀色可餐。一天门是登临紫金顶的咽喉要道,其西南侧有一碑楼,内置明隆庆二年刻立的“紫金坛创修庙门记”石碑,由该碑刻得知,此门建造于明嘉靖42年,比泰山的一天门还要早154年。经过近一小时的攀爬。我们来到了山顶。
紫金顶俗称“北顶”,是神农山的主峰,海拔1028米,傲立群山之巅,巍峨挺拔,直插云霄。山顶上建有龙祖庙、太极殿、和玉皇殿,三处建筑面积都不大,再往里走,眼界赫然开朗,一座 1000平方米的平台,耸立在最高处,据说这就是炎帝神农登坛祭天的圣地。四周为悬崖峭壁,悬崖上生长着古老的白松,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筑炉炼丹,峰顶常年紫气环绕,金光流溢。正在我们拍照留影时,几只顽皮的猕猴闯进了镜头,并毫不客气的抢走游人的食品袋,吓得女士们连声尖叫。
从紫金顶北望,一道峻拔山岭象一条巨龙蜿蜒起伏,跌宕不驯,奔向太行山的层峦群峰之中,其石灰岩构成的山体又像人工堆砌的长城一样,被地质专家形象地称为“龙脊长城”。 龙首台是一座笔直独立的山峰,因其酷似龙首而得名。龙首台仅有5平米,一条石造小径将其与紫金顶连通。游人置身台上,山风吹来,即感巨石晃动,摇摇欲坠。龙首台三面皆为悬崖,在它北面蜿蜒盘旋的这道山岭就是龙脊长城,台下是几十丈的深渊,令人心悸腿软。这里的风景确实很美,天空云雾飘渺,青山时隐时现,宛若仙境一般,真乃神农山风光绝佳之处。
在我们乘坐索道下山后,离开索道站时,魏跃华往垃圾箱中一看,惊喜地发现,有一沓索道票,急忙掏了出来,一看还是今天使用的两种票,每人分了几张,让大家兴奋了好一阵。
最后,我们乘车来到了神农文化广场,广场位于景区大门的不远处,端坐在广场中央的是高9.9米,重29吨的纯铜神农氏塑像。炎帝神农头生双角、手捧五谷、一副顶天立地的帝王之相。这里群山环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整个广场分三层,寓意天、地、人三界,主坛有4个登坛步道,寓意一年有四季,祭坛周围有12块讲述炎帝生平事迹浮雕,寓意一年有12个月,祭坛底层的环坛路共24圈,寓意24节气,每圈由365块青石铺成,寓意一年有365天。为打造神农文化品牌,当地政府,每年都在此举办隆重的祭祀炎帝的盛典。在这里我们留下了在焦作的最后一批照片。
下午四点半,我们回到焦作汽车站,告别了热情招待我们两天的魏跃华,购买了每人两元钱的旅游直通车,前往山西晋城,全程用了一个半小时,据说,山西河南两地,今年以来,为了促进大太行山旅游景区的共同繁荣,推出了一系列便民优惠政策,大大方便了两地游客的旅游观光。
结束了四天的新乡、焦作之行,我们返程中还顺路游览了晋城的郭峪古堡和青莲寺,以及长治的太行山大峡谷,其中的八泉峡、红豆峡是最精华的部分,让我们真正领略到太行山的雄奇秀美,也为我正在制作的太行山专题进一步积累了素材和门券资料,深深感到不虚此行。
近日,听到消息,河南券协上月在新乡开会时已正式增补王继平、魏跃华为省协会副主任,衷心祝贺他们的荣升,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岁月中更加努力,为河南券协和全国门券收藏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文完
仰望山顶
石阶连天
一天门
云雾缭绕
神农极顶
长寿松旁
天下第一祭坛
心有余悸
龙首台及龙脊长城
神农广场
神农塑像
索道往返
索道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