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臺灣之五——日月潭
26日午后,我们向日月潭进发。原以为日月潭就在台北市郊的某个山上,犹如长白山的天池,是我记忆错了,日月潭地处台湾中部,玉山山脉的腹地,相去台北数百里。这也正合我意,可以走更多的地方。
日月潭是台湾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午后大家昏昏欲睡,而我却愈加精神,瞪大眼睛眺望窗外,想把台湾的一切看个够。客车沿着3号公路一路向南,向南。我不时拿出台湾地图对照着沿途的路牌和地理标志,努力地确定自己的位置。一路上郁郁葱葱,整个台湾就是一座无边的森林,右侧平原坦坦,左侧玉山绵绵,与我印象中的景象基本符合。沿途经过许多城市与村镇,只感觉每个地方的环境与建设都很协调,就是农村也丝毫没有乱搭乱建的现象,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到了台中,客车调头向东,向玉山开去。进入山区,看到最多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槟榔树,可以说满山遍野。不时看到山坡陡峭处的“疤痕”,那是2006年大地震留下的痕迹,地震造成岛内数千人丧命,可见当时地震的惨烈。
中途路过中台山博物馆小憩,其实,中台山博物馆仅仅是一座寺庙,寺庙见过千千万,没见过建得如此漂亮的寺庙,无论是建筑设计、建筑工艺,还是建筑用材,都达到见所未见的程度,让人赞叹不已。
车子在半山又飞旋了一个多小时,下午终于到达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面积约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0米,湖周长约35千米。日月潭四周群山环抱,重峦迭嶂,潭水碧波晶莹,湖面辽阔,群峰倒映湖中,优美如画。正当夕阳西下,新月东升之际,日光月影相映成趣,更是优雅宁静,富有诗情画意。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日月潭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环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陈书游湖,也说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来,日月潭就凭着这“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洲四海。
我们登上游船,在日月潭中绕了一大圈,真是青山绿水,碧波荡漾,湖中的水十分干净、明亮,据导游说此水可以直接饮用。泛舟游湖,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山光岚影,朝晖夕阳,令人气爽神怡。看着此情此景,真会忘记此地是凡尘。
晚上,夜宿日月潭畔,我丝毫没有疲倦的感觉,和同行的张总相约去湖畔散步。夜极静,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和觅食的游鱼偶尔拍水的声音;夜极暗,对岸的昏灯或明或暗。一种莫名的思绪涌上心头,忍不住给朋友发个短信。一会儿,偶遇两个钓鱼的青年,我们停下脚步和他们攀谈,没想到他们一听我们是陆客,谈兴更健,不知不觉近两个多小时…….。
早晨,我们起个大早,就是想再看看清晨的日月潭。晨曦穿过薄薄的轻云,照在静静的湖面上,远山的倒影时隐时现,景色变幻无穷,湖面轻笼着薄雾,像一个含羞的少女,真是美极啦、妙极啦!这是我有生见过的最美的景色之一。下次,我一定还会住在这里。
日月潭周边有很多的人文景观,如:玄光寺、文武庙、玄奘寺、慈恩塔、涵碧楼等等。
槟榔树
俯瞰南投(近处为槟榔树)
邵族姑娘
清澈的湖水
寫於2012年10月9日夜
摘自董耀辉先生博客,敬请关注《行走台湾之六——伤心阿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