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台灣之八---行走之後的反思
台湾之行到此应该结束了,但总觉得话还没有说完。历时六天,进出金门,从北到南,两入中央山脉。饱览宝岛山川,尽尝台湾美食,体察民间风情,沐享台海文化,关注台岛政情,心系国家统一。有惊奇,有遗憾,有喜乐,有忧伤,有期盼。喜欢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往往使人多愁又善感,愁国家的事,感别人的怀,伤自己的心,久久不能放下。
台湾,是这几年最想去的地方。小学课本上就告诉我,台湾是我国的宝岛,台湾一定要解放。如今,人到中年,考虑问题的方法不同于儿时。经过三十年奋发图强,我们终于成长为国际巨人,但我们强大了吗?我们成功了吗?我们的目标在哪里?祖国何时统一?时不时会蹦出这样的问题。记得2010年海基会副会长张铭清先生赴台访问,在高雄被台独分子打伤,看过那个场面,我竟三天没有说一句话。一个国家再强大,主权没有统一,民族还在分裂,又有何用?东南那叶孤舟,祖国的宝岛台湾何时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怀抱?这个问题岂止是十三亿中华儿女的隐痛,还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此遗恨酒泉?
上个世纪,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苦难、最危急的百年。晚清的中国一盘散沙,民族蒙顿,政体腐朽,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分食中华的爪牙已经伸出,血腥气息依稀可触。万钧之际,强人孙中山横空出世,顺应历史潮流,以百折不挠之精神推翻了奄奄一息的大清王朝。可惜,他只完成了“一半”使命,天不假年,最终,其建国方略只好留给他的继承者。若孙先生能活到八十多岁,按时间推算他能看到共和国的新颜,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蒋公中正乱世英雄,勇气可嘉,手腕强硬,驱逐日寇,虽完成家国统一,但也是统而不一,他代表的仅仅是小部分利益集团,实现三民主义也只是理想而已。值此万难之际,天降英才毛泽东,八百年来第一人,艰苦卓绝,锲而不舍,用“短平快”的方式使一个病入膏肓的腐朽国家站立起来,并成为政治、军事的大国,立于世界之强,功垂万代,也可惜晚年殊途,竟成遗憾。邓公小平,打而不倒,天留斯人,完成数代伟人夙愿。中华民族冥冥之中,似有天助,我是唯物主义者,但我深信,上帝一定眷顾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才有这精妙的伟人“布局”,各司其职。每个“强人”的出现,都是中华民族的齐天洪福。今天,我们反思台湾存在的历史价值,“存在,即合理”,这是物质世界的哲理。大陆是一党执政,自有不可避免的弊端,体内不能自我免疫,就在体外生一个“免疫系统”,作为自醒、或自强的“参照物”和“监督者”,这是否也是上帝的精妙“布局”?百年以后才看得明白,或得佐证。“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强大对手的存在,才使弱小的秦国奋发图强,终能扫灭六合,一统天下。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社会的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妙,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对立面,才能使对方更加完善。我们希望,目前台湾的独立存在能给大陆起到一个借鉴作用,以台为镜,可以完善自己;以台为镜,可以少走弯路;以台为镜,可以自正。这样才不枉冥冥之中的那只上帝之手。我想,台湾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斯。
最近,台湾民进党魁谢长廷访问大陆,回台之后的最大感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和继承台湾做得远比大陆好”。这是他的原话,我的台湾之行,虽短短几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泱泱大国,在突飞猛进之中忘忽了自我,丢掉了自己的灵魂,倒是那个偏安一隅的弹丸之地,基本完整地保留了母体的优良基因,真使人感慨不已。当然,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能不走弯路,犯错误也正常,只是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人为师,才不至于螳螂自大,最终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昨天你先进、你强大,不代表明天你一定强大,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经常说自己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起码在历史上有几次就不那么伟大、正确。
曾今,那一湾浅水犹如铜墙铁壁,阻隔了延续千年的往来,阻隔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但那毕竟是家族内部的事,兄弟阋于墙而外悔欺辱。此次,海峡两岸各自出海保钓,使人格外感触。昨天兄弟不和,今天有分歧都无可厚非,毕竟是一奶同胞,几十年在人类进程中只能算一瞬而已,相信终有一天一定会走到一起。若此,则中华民族不幸中的大幸。两岸何时能统一,我想不在他人,主要看我们做得如何,我们做得很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两岸自然一统。分久必合乃天下大势。可以说,东南那个“小弟”也干得不错,有我们学习的地方。
此次台湾之行,由于时间所限,没有到向往中的台东,甚是遗憾,也好,留个悬念,下次才有激情。此行就当探路。
以下是在台湾购买的纪念品:一枚琥珀、两只琉璃,颜色纯正鲜艳,纹路清晰,造型典雅,工艺精
致,寓意吉祥,甚是喜爱。(实物比照片漂亮)
寫于2012-10-29
摘自董耀辉先生博客,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