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雄壮又秀丽 揽胜景战友最多情
—216团部分战友塞罕坝旅游记
承德 钱宝林
7月4日早7点30分,我和同是承德战友的杨春清带着44名从全国各地来到承德旅游的战友们乘旅行社的大巴车从玉冠园出发,前往他们向往已久的坝上草原。车走高速,战友们有说有笑,不少人还沉浸在昨日游览山庄的秀美和外庙的辉煌之中。有的拿出手机翻看自己的相片,有的对着窗户拍着沿途的风光,大巴车行驶的又稳又快。大约3个多小时后,大巴车下了高速,不一会,就来到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山门。
快到围场了,我们在高速钓鱼台服务区稍事休息。
战友们从大巴上对坝上的风光有了初见端倪。那种纯净的天蓝,厚重的山青,大团大团的白云,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曾经来过的,他们从记忆上比较着以往见过的不同;矜持一些的,眯起眼睛仔细地记录着一一闪过的影像;那些从没看过的,接连地从他们的嘴边发出一声声惊叹!
来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山门,绮丽的景色实在迷人。
中午时分,大巴车载着我们来到第一个景点—月亮湖。 7月的塞罕坝正是一年中的黄金季节,风和日丽,蓝天白云,绿草悠悠,松林如海,野花飘香。
在美丽的月亮湖畔,来自秦皇岛的战友窦成关和夫人李美华合影留念。
导游告诉在月亮湖停留30分钟,我们过了40分钟才上车。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坝上地区,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森林公园总面积141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06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5.2%。它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北邻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 距承德市区240公里,距北京460公里。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属中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夏季气候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C。年均气温-1.4℃,盛夏温度平均在20℃,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9℃和-43.2℃,年均无霜期60天,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这里的海拔高度1100—1940米。
塞罕坝根据其地形地貌等特点规划出6大类型景观,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具有草原、森林景观特色。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的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康熙帝借皇帝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汉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 "敬献牧场,肇开灵圃,岁行秋狝"的名义,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史学家称之为"肄武绥藩"。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汉译。它是猎人打猎时诱猎的一种方式。每到秋分之后,是鹿求偶交配的季节,猎人在黎明时分隐蔽在森林的深处,头戴特制的假鹿头帽,吹起木制的笛哨,发出近似雄鹿求偶的“呦呦”鹿鸣声。此时,雌鹿为求偶循声而来,雄鹿为夺偶而至,其他各种猛兽为觅食也追踪过来,为猎人提供了丰富的猎物。
秋狝,是我国古代帝王秋季狩猎的称谓。按我国古代礼仪,,皇帝狩猎按四季称之为“春蒐、夏苗、秋狝、冬狩”清朝皇帝出猎在秋季,谓之“木兰秋狝”。这是一个满汉语的混称,是清王朝不忘民族行猎习武的特色和绥藩以团结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军事与政治为一体的活动。春蒐。秋狝自古历代王朝都有,只是清王朝把木兰秋狝作为国策、定为家法还是历史上第一个。故木兰围场因此而名之,久则视为地名,也就有了现在的承德市围场县。
1690年的康熙朝,这里还发生过举世闻名的"乌兰布通之战"。木兰围场作为塞外的皇家猎苑,自康熙二十年至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射猎行围110次,举行大典88次。据史料记载,康乾两帝在围场猎毙老虎191只,猎熊28只,豹28只,野猪132只,其他如狼、鹿、狍子、猞猁狲等则更多。到了嘉庆继位,已是康乾盛世的衰落时期,但他还是坚持祖制,举行了11次大典。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随着嘉庆皇帝完成那年的秋狝大典后死于避暑山庄,道光继位的元年(1821年)即废止木兰秋狝,这皇家猎场便闲置起来。到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木兰围场被全部放垦、开禁。森林面积逐年萎缩,野生动物几近绝迹,生态环境被破坏,围场也就徒有虚名了。
上世纪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塞罕坝美好的景色,是与塞罕坝人的奋斗密切相关的。如今塞罕坝人有知识、有文化、有追求、有信仰的第三代也已经成熟起来,“美丽的高岭”一定会越来越美。
太阳湖风姿绰约,我们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亭亭玉立的白桦林,让人见了格外地喜欢。
高原上的太阳湖,水质清澈,白云蓝天倒映在水面。
金莲盛开着,绿草相伴着,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野花也都纷纷绽放。
有人唱起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战友之情,赛过弟兄。当年的热血青年,今天的花甲之年,四十年后又相见。
塞罕坝的变化是巨大的,这如同我们国家的昌盛。
5日的早晨不到5点,新一天的太阳又升起在塞罕坝,一切都是生机勃勃。
在神龙潭,伴着美丽的传说,穿上蒙古族的节日盛装。
当年英姿飒爽的北京女战士,如今都自豪地退休在家,颐养天年。
来自安徽、江苏、山西、天津的战友在一起,是军队这个大熔炉把他们凝结在一起。
美哉!神龙潭。
这对夫妇来自黑龙江 这对夫妇来自唐山
滦河源头是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河,此河名"吐力根河",是蒙语,意为弯曲狭窄。河道蜿蜒,水流潺缓,清澈见底,河里生长着长不太大的细鳞鱼。它象一条银色的玉带,飘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引滦入津工程完工后,时任水利部长的钱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认定这里是滦河发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滦河源头"。
吃完一顿丰盛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午餐,稍事休息,我们前往七星湖。七星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新开发的重点旅游风景点,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北三公里处,环抱于青山绿树之中,原是七个小湖,远远望去,排列如天上北斗,七星湖因此而得名。水域深,水面广,野生鲫鱼游于其中。
216团山西籍司号长年近古稀,但其精神矍铄,吹起军号,不减当年。
坝上美景赏不够,七星湖上再回首。
我们跳起来吧!
为塞罕坝几代人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完成大业的精神点赞!
夕阳西下,美丽的塞罕坝被大自然换上了一套华丽的新装。
7月6日早六点三十分,我们一行48人告别江天大酒店,踏上回程。
回程的路上,大巴车在赛罕塔景区停下来,让我们登塔眺望千里松海。
塞罕塔位于海拔1800公尺的东坝梁顶,建于一九九二年。塔高25米,火箭式塔体直插云天。游客扶梯登塔,螺旋而上,难辨东南西北。史志记载康熙皇帝围猎至此,顿感心旷神怡,脱口赞道"真仙境也!"。塔下就是康熙亲封"塞罕灵验佛"。
登塔观林海,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震撼至极!
这次去塞罕坝,光顾着忙活了,一张票没得到。从我的集券册里选几张以答战友们和券友们吧!
我是30多年前去过两次坝上的,这次是旧地重游,所到之处,还是给我处处新鲜,景景新奇之感,不论是道路,接待能力,景区建设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再过几天,河北省第三届旅发大会将在塞罕坝举行,国家180公里的“一号风景大道”穿越承德坝上草原,将丰宁的“京北第一草原”和围场的“美丽的高岭”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条新的“天路”风景线。我还没去过,但愿哪一天有缘,尽快实现畅游“天路”的梦想。
2018年7月10日于承德南园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