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那些人,那些事儿……
董耀辉
很久不写文字了,原因有二:一是“忙”惹的祸,突如其来的经济颓势彻底打乱了我的脚步,网住了我的手脚,也网住了我的思绪。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微信的使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将原本就“碎片化”的时间也挤得满满当当,将这个世界无限压缩得即扁又平。尽管世界一直都在变,但我们或处在一个剧变的过程中。
记得是还在春节(2018年)的时候,漫步网络,偶然“路过”一个关于“门票”的专业网站,凭着对门票的好感和缘分进去看看,发现别有洞天。我是个旅游爱好者,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顺带集了不少旅游门票和地图,也算是旅游的“副产品”。十多年前曾有过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门票网的念头,几次尝试都无果而终,一是制作网站不是我的专业,二是工作量实在是太大,请了几个专业人员也兴趣不在此,更不了解我的心愿和想法,最后都达不到我的要求半途而废,但这个心思一直如鲠在喉,割舍不下。偶然的发现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是我梦寐以求的东西吗?并且他们做得比我当初想象想象的还要好。有感而发,便留了一段赞赏的话。谁知,过了不几天竟有人打电话和我联系,聊聊关于门票的轶事和网站的情况,又使我心里更有了十二分的好感。
经过几次沟通,网站工作人员崔艳红大姐和我约稿,说实在,能静下心来写文章对我而言已经是奢望,尽管也曾经一年写过百十篇文章,但那毕竟是“过去时”了。后来,在崔大姐的一再说服下将我很多年前的一些游记和关于门票的文章再拿出来,说句心里话,虽然省却了不少时间,但“炒剩饭”毕竟不是我的风格,只是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门票收藏是一个小众范围,但又很有趣,三十多年的收藏经历我心自知。门券研究网很活跃,每天都有新的文章和广大票友见面,每天都有人进出和发表感言,这个门券网站把国内的门票爱好者用一种力量拢到了一起,这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一种人文情怀的力量,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力量,一种强大的正能量。一次,崔大姐电告我获奖了,我吃了半惊,碌碌无方寸之功,何来得奖?原来陆续有十多篇游记刊登在券研网上,不久,就有一份邮件寄到我家,是一些门票,问大姐才知就是我的奖品。我想,得奖于我心里一定有愧,这实实在在应该得奖的是门券研究网站背后的工作人员,网站头绪多,工作量大,工作要求细致,可他们做得有板有眼、一丝不苟,他们默默的一直在为这个大家庭付出,难道获奖的不应该是他们吗?
以前,我也有一些票友,经常也会把富余的门票分送给大家,一年寄出几百上千张门票也是常有的事。我想,收藏交流的不仅是有形的门票,还是一种文化,一种友情,一种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人独享秘不示人,充其量就是个仓库保管员。门券研究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是票友之家,也是众票友自娱自乐的门票“自留地”,希望广大票友踊跃支持门券研究网的建设。同时,借此机会向门券研究网的工作者表示感谢,向广大票友致以问候!
(这是门票网给我的部分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