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券收藏之初
武汉 朱炼炼
旅游之后有了门券作为纪念,而认识了券友之后,才有了门券的刻意收藏。除了定点定期的交换,最多的还是发动亲友和同事。给我最大帮助的当然是同事。
有的同事很慷慨,旅游回来就主动给我了,有的同事则产生了警觉,捂着,最后不经意却丢了,再来一句,早说啊,才打扫卫生扔了。尽管我有了喜好,但我不会割人所爱。只有看出人家有给的意向,才出击一下。此时就不在意挑逗了。
同事A,其父所在部门屡有差旅,而且是组织形式的,她本人常在我面前炫一下红红绿绿的门券,那意思是要给我的,但是有条件的,帮她做事。这个没有问题,男人有的是力气。所以只要她炫一次,我就出击一次,搬工件,开机床,不亦乐乎。那几年,门券有了很大的积累。
同事B,其人喜欢旅游,对门券去留则不在意。时常给我挂电话,我这里又有票了,来不?我挂上电话丢下手头工作,就不管不顾、屁颠屁颠地往他工作场地赶。一番天南海北之后,他提要求了,这些票面值加起来几百元或几千元,你看着办,按百分之几抽头?这种挑逗,我当然能应付。一盒烟,一顿早餐,甚至一听饮料就可以把他糊弄过去了。他为我的门券积累贡献不少,特别是比较偏远地方的门券。同事B现在依然是我的票源。
同事C,是位长我好几岁的老同事。他自己并不见得喜欢旅游,可是只要和我出差,就总喜欢跟着我玩。当然是门票归我。可贵的是,他会在路上不停扫描,有票就主动弯腰帮我捡,那高兴劲一点不亚于我。在葫芦岛出差时,我带着他走遍了周边海滨,那是没有票的。我说我们去塔山、去锦州吧,参观一下塔山纪念馆和辽沈战役纪念馆。塔山去了二次都没有门券,而辽沈战役纪念馆当时是售票的,票价50元,比我们来回的车票都贵。我们不进!也不要那票了。老同事不甘心,竟在广场的垃圾箱中帮我翻找!还真找到了二枚。不错的邮资券。后来免费开放又去过一次,但是极其简陋的文字券还要回收,也不稀罕它了。
有一年同事一起去梁子岛游玩,上岛不要票,岛上辟出三分之一作游览景点,票价10元。我是有之前的门券的,就对十多位同事说,我带你们逃票吧。我们沿着湖滩的碎石真就逃票成功。然而,当我发现游客手中的门券时,后悔极了,那是才推出的邮资券!10几张啊,瞬间就没了!
以为是这券
其实是这券
那天岛上狂风暴雨,大多数同事都进屋睡觉打牌去了,我拉上同事D,在风雨中逐个逐个向游客讨要,功夫不付有心人,总算讨得2张。
门券收藏一路走来,多亏了同事们的支持,我由衷地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