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坛公园举办了一个纪念天坛开放100周年的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参观,其中包括众多收藏门票的券友。7月27日,我冒着酷暑带着好奇,前往北神厨的东大殿参观了这个展览。名为“古坛孕新生,名园惠万民——天坛公园开放百年展”的展览,展陈面积并不大,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展示了天坛从皇家祭天禁地,到对公众开放,再到如今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坎坷历程。
1918年天坛作为公园向公众开放,1998年天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举世公认。展览分为前言、开园新生、古坛涅槃、与时俱进、展望5个部分,讲述天坛作为公园对外开放这一百年来的变化,其中不乏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作为门票收藏的爱好者,让我最感兴趣的不是明代圜丘坛面的砌砖,也不是鎏金铜编钟,而是门票、印信、档案资料、出版物等展品。
通过观展,喜欢研究天坛门票的券友们可以知道天坛公园开放的确切时间,发现这个时间之前的门票肯定是假票。天坛是明清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1912年2月,清帝退位,祭天仪式成为历史。1914年5月,中华民国内务总长朱启钤提议开放京城皇家园囿和风景胜地,并把天坛列为开放之首。后因袁世凯打算率百官到天坛祭天,开放被搁置,直到袁世凯皇帝梦破灭后,天坛开放才再次被提上日程。1918年1月1日,天坛正式成为公园。至此,天坛终于实现了由皇家祭坛到公园功能的转变。其后30余年间,连年战乱让天坛陷入劫难,坛庙毁伤、树木遭伐,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天坛劫后重生成为“人民的公园”。但是这期间,还是产生了门票,只不过存世稀少。这次就展出了一枚天坛公园保存的门票,是“天坛优待友邦日军团体游览券”,票价大洋一分五厘(见图一),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可能是展陈面积限制,也可能是门票与所有展品所占比例的限制,这次展出的门票仅30余张,还有很多精品门票没能展出。展出的门券包括不同时期的天坛公园入门券、景点票、联票、五人券、团体券、斋宫参观券、花卉展券、国庆游园券等,可谓丰富多彩而又光彩夺目。过去,没有收集到全品的门票,就不知道全品票的模样,这次让我领略了它的全貌。门票部分,还展出了几块“天坛公园参观券”“天坛祈年殿参观券”印刷模板,为我们研究门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我惊喜地发现,这次展出的天坛公园门票除天坛公园工会主席段连和提供之外,主要部分是北京券友张伟的藏品。这真是一件大喜事,我们的门票收藏进入公园的展览,为游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发挥了门票收藏的功能。好朋友张伟收藏门票多年,兢兢业业,他全品门票居多,而且重视品相,值得学习。
展览实物部分,展出了天坛公园各时期印信,其中有票据章、革委会的章、“北京市人民(天坛)公园造反队”“北京市园林局天坛公园管理处”章。这些也是我们判断天坛门票使用时期,假票辨识等方面可以参考的。在文献档案方面还展出了关于天坛的图书文献。如果研究天坛门票发行使用历史,考证门票使用时间,我觉得可以参考其中的两本誌书,即由天坛公园管理处编写的《天坛公园志》,由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北京志▪天坛志》。因为誌书是写实的,不会杜撰不会哗众取宠。
天坛百年纪念展览免费不免票,仍然使用北神厨的免费门票,需要用身份证领取,或扫码入内。这次纪念天坛公园开放100周年活动,没有印制相应的门票或纪念券,倒是制作了不少文创产品。与我们门票收藏沾边的是一本开放百年纪念护照,说明一下它不是门票。护照是蓝色封面,浅蓝色内页,第一页是天坛简介和个人资料,后面共10个景点的简介、图片和纪念图章盖章处,最后是天坛地图和使用说明。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看完展览,我明白了天坛公园一个规模不大的展览,之所以吸引券友和观众,是其中珍贵的系列门票以及与门票收藏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实物,还有天坛公园开放百年来的坎坷历程。走出北神厨,外面火伞高张,暑热难耐,径直出园。我的心情倒是十分愉悦,因为观展收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