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券架起友谊的桥梁
河南安阳 杨晓峰
一枚小小门票承载着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但我认为她更多地连接着券友之间的情谊,犹如一条五彩的纽带架起券友的友谊桥梁。
我是2016年开始收集门票,其实早在几年前已经对旅游门票进行了保存,但是那时的初衷就是把自己和家人外出旅行时的门票留存起来,这个想法还得益于我的妻子,因为她比较喜欢旅行,希望把我们走过的山山水水,用一张张小小的门票来保存起来,直到2016年才开始正式系统整理起门票。
我集票时间很短,跟那些前辈是无法比拟的。在集票的这两三年间遇到了很多真诚、率真的朋友,他们指导我如何分类、如何保存、如何识别门票,给予我很多门票方面的知识,真的非常感谢诸位师友们。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当属北京崔艳红老师,认识崔老师还得深深地感谢浙江的金志根老师,金老师的推荐我才认识崔老师,后来从《券研网》看上崔老师发的关于中国美术馆的帖子,顿时怦然心动,因为当时我的一位同事,正在讲六年级美术课,有一课就是门票设计,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北京场馆门票,这时我便想起崔老师收集的专题,便试着和她联系,看看能否交流一些美术馆类的门票,没想她欣然接受,对我和同事的工作非常支持,一个星期后我收到崔老师邮寄的二十几枚中国美术馆和北京画院的门票。当时我激动不已,真的可以说那晚我彻夜未眠,不仅仅是因为我收到了心仪的门票,而更多的是崔老师人品,高尚的人格精神激励着我。每每和老师微信或者电话,她都给我讲解门票方面的知识,娓娓而谈,不紧不慢,把北京的博物馆给我一一讲解,一一剖析,使我对这些文物场所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她得知我喜欢美术馆、博物馆类门票时,冒着酷暑去北京画院帮我求门票,坐着一个小时公交车去求中国海关博物馆门票,这点点滴滴真的使我感动万分,不知何以回报。老师得知我想在学校开设关于“门票设计”的社团课后,她大力支持,鼓励我在《券研网》大胆地上写出自己的想法,寻求全国券友的支持和指导。而后我便试着在券研网上涂鸦,谁成想得到了全国好多师友的鼎力支持,他们纷纷给我留言,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真的,心里对崔老师和券友们除了感动,就是感谢!
崔老师在闲瑕之余,还给我联系券友,让我广交朋友,向前辈们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直至今日,崔老师还在关心着我。虽然和崔老师至今未曾见面,但老师对我帮助和关怀却是刻骨铭心的。
作为一名集券新人,在集券路上能遇到诸多真心诚意的师友,真的有种受宠若惊地感觉,我将继续各位师友同行,把门券这一文化传承下去。
作者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