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峰奇遇结藏友
上海 沈剑勇
雁峰,回雁峰也,衡山市雁峰区,八百里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又称南岳第一峰。
那年,恰是2014年第18全国门券收藏交流会胜利闭幕后,我同善于走南闯北的资深藏友周老先生突击商量,游览衡山市区景点,顺道游览回雁峰事宜。
因为我在18届期间,作现场报道,外出脱不了身,当天拍照,报道前,照片配上文字,有时忙到深更半夜。闭幕交流会结束时,我们买好了回程的火车票,故尚有一点空余的时间,我们便把拉杆箱托付给了静悄悄的西湖山庄,待市区游览后准备下午回来取行李。
当天上午离开西湖山庄有八点钟许。一路游览衡山市美景,也作为参加18届全国门券收藏交流会的游览补充吧。
记得走到一座公园,听说不远的山坡上有个陈列馆,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游览了附近几个公园,一边游览,一边继续往前走,穿过热闹的市区,再过一条马路,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回雁峰标志性建筑物,高高竖立十几米的横空出世展开翅膀的群雁雕塑,起初,我对这个大雁造型不以为然,拾级走进了大门,但大门进去不买门票,原来是免费的。我们为门票而来,不免扫心油然而生。不甘心的我,三上景区办公室,三次失望而归。
走进景区,我惊呆了,山峰一面平坦石壁上,赫然出现鲜红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名句,我在读大学《中国古典文学》时,惊叹唐人王勃的佳句,竟然会在这里不期而遇,奇迹,奇遇啊!
风景这边独好,一路上,奇花异草,水流潺潺,古木嶙石,亭阁回廊美不胜收,好一派回雁峰的美丽景色。
此时,联想到许多参加18届的藏友,不来回雁峰,真是枉来衡阳市。然而,同我随行的周老先生,不知如何?他要躺在听瀑亭边休息。于是,我独自爬上海拔只有69米高的山峰,但见移步移景,好不快乐。
突然,山腰上有人影晃动,我奇怪,因为路途较远,隐隐看见有二人衣着得体,不紧不慢地闲逛。他们在半山腰走来跑去,即不像上班者,更不像本地人,那么,谁呢?我站在山顶,仔细看这二人是谁?片刻时,他们根本不想上山顶,莫非是参加交流会的藏友吧?不会,因为曾经热闹的西湖山庄早已人走楼空。
我只能冒昧地主动出击,沿着一条小路,下了台阶,走到近处,二位正玩在兴头上,见有陌生人过来,由于我出门机会少,故双方都不认识,我只能自我介绍。他们惊讶地说,他们原来也是上海人,年轻时响应祖国号召,在新疆工作,现在已经扎根新疆,我说:新疆是和好地方。有机会一定到新疆来拜访您们。此时,请他们签字留念,我这才知道,一位名叫刘天视老师,更年长的一位叫徐岩老师,于是刘天视老师用他的手机同我和徐岩老师合影一张,同刘天视老师也合影了一张,拍的背景我记得是回雁峰一座名人雕像,雁峰烟雨是衡阳的八景之一。谈笑间,我们共同希望在第19届门券交流会再次见面,由于我是现场报道者之一,18届活动内容丰富,有研讨会、座谈会,表彰会等活动,参加者众,我感到自己太愚了,却没有在18届认识他们,其实我已报道过他们,怎么记得住。
这时,徐岩老师发话了,怎么您一个人?我回答,还有周介明呢,说着,便领着二位老师一步一步来到听瀑亭,躺在亭间的周介明几乎要睡着了,徐岩老师是最年长者,便同他调侃数落几句,周老先生也不作声,不一会,双方便告辞了,原来他们的行李寄放在火车站,趁有一些时间,出来游览。不经意间,竟在回雁峰相遇、相识、相交。
几度春秋,不知何年?网站传来刘天视老师的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刘天视老师比我年长几岁,已获高级政工师职称。在收藏门券领域成绩斐然,在新疆门券协会制作很多专题,并累累获奖,在18届门券收藏交流会同徐岩老师合作的题材荣获全国优秀奖。
徐岩老师是全国中学特级教师,自幼喜爱集邮等收藏,从1990年迷恋门券,在新疆和全国多次获奖,曾任乌鲁木齐市收藏协会会长等职,我同徐岩老师的书信往来中,他信中说道,现已年事已高,收藏门券已力不从心。我劝他保重身体,并祝他健康长寿。
18届一晃,至今4年过去了,回雁峰奇遇刘天视老师和徐岩老师,是我一生莫大的荣幸,刘天视老师留下的照片,已成为绝照,他留下的话语,竟成为箴言。那年、那人、那事,我把它倾泻在电脑里,熔化在网站上,2014年使我终身难忘。
全国第十八届门券收藏交流会期间代表们住宿的宾馆
徐岩老师(左四)在理论研讨会上
刘天视老师(左)和徐岩老师(右)在获奖展览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