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与教育
——记杭州萧山二职门票博物馆之行
浙江杭州 王伟超
8月仲秋,杭州的天气还是一番夏日景象。在空调房呆着的我突然收到一个陌生电话,接起来一口地道的东北口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原来是杭州萧山二职的张维超副校长打来的。张老师热情邀请我去他的学校逛逛,并且希望我下午就过去。对于张老师我之前只在门券研究网上看过他写的《杭州名人系列》文章,但没想到他是东北人。说实话,不喜交际的我在收到邀请后还有点忐忑。但是张老师带着他东北人独有的热情,使我放下顾虑,决定立即前往。
萧山二职是一所国家重点职高,整个学校设计风格欧式。该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葫芦文化、责任文化、门票文化是其三大品牌。按张老师的话说就是萧山的“白宫”。推开张老师的办公室,张老师给我泡了一杯茶后就开始给我介绍他的门票收藏经历及收藏方法,并且从背后的工作柜里拿出了几本他的收藏向我一一介绍。这些门票收藏本里有文字专辑,民俗专辑,还有青铜器专辑,使我大开眼界,同时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门券收藏的魅力和门道。在离开办公室时,张老师还送了我三本集票护袋和一信封的门票及他出的《门票文化》教材。令人感叹的是,在他们学校的门票杂志上有一个学生的设计作品,竟然被我发现该生还是17年高考进入我系的一个学生,真是不得不感慨缘分有斯,冥冥中仿佛是种传承。
张维超老师
张维超老师主编的《门票文化》
学校的门票博物馆
王伟超参观门票博物馆
从办公室出来,张老师带我来到了学校的门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由于暑假许久未开,张老师首先搞起了卫生。在这一扫一擦之间,使我感受到了张老师对于门票和门票博物馆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整个门票博物馆不大,就一个正常教室大小,但是安排的井井有条。墙边是各种门票杂志的陈列,有大家熟悉的《乐山门票》、《河南门票》等,再进去就是竖排的门票陈列,这些门票有的是学生设计作品,但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券友捐赠给张老师筹办门票博物馆的义品,其中有许多大家熟悉的老师,如北京的崔艳红老师、杭州的金志根老师,还有临海的徐彬老师等等。一个小小博物馆,却汇集了八方藏品,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在教育系统,张老师很好的把收藏与教育相结合,寓教于藏,带给我很多工作和收藏上的启发,这次参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
在参观完门票博物馆后,张老师又带我去他家参观了他的红色主题专辑,并且执意晚上请我吃饭。张老师有糖尿病,但是在酒桌上仍频频和我碰杯,在一白一黄下肚后还亲自送我离开萧山。这次经历是我收集门票以来第一次和券友碰面,使我感受到了天下券友一家人的浓浓收藏情。在此谨以本文祝萧山二职的门票文化研究及教学再结新成果!并对张老师及所有关心过我的门票收藏领域前辈表示感谢!
编后语——本文作者王伟超,浙江经贸职业学院德育课教师。今天9月10日是教师节。仅以两位教育人的门券收藏碰撞一文献给门券收藏爱好者的人民教师们。你们辛勤育人,播撒希望,把鲜花和掌声送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