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情深
9月4日上午11时,我和蓝功禄报友起程赴山西平遥参加中国报协集报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其间,遇到几个雷锋式的好人好事让我难以忘怀。
新报友热情相助。我和蓝功禄报友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旅途行程又长,北京报友王起君老师对我们很关心,帮助联系了榆次报友药建平。出发前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和药建平先生联系,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药先生很热情,说是会到火车站接我们。火车经过29个小时的行程,于5日下午6:40分到了榆次,一下火车就看到一个来接客的人,经过各自介绍,感受到了藏友的情谊,他安排好我们的住宿,共进了晚餐。6日上午,他放下自己的工作,开车1小时,把我们送到常家庄园参观。7日上午7时多,又开轿车把我们送到瑞华盛客栈会议报到处,上下车帮助提行李,像雷锋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我们,沿途给我们诸多方便。在这个过程中获悉,他是一位新报友,既不认识我俩,也不认识王起君老师,只知道我们都是报友。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电话,便给予从未谋面的报友热情相助,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报友”的珍贵。
券友请假接待。几年前,龙小平老师推荐我在《红色太行》刊登的2篇门券稿件在门券研究网发表后,网站的王建池站长给我打来电话,介绍了门券研究网,希望我加盟门券研究网,多给门券研究网写稿。接了王站长的电话之后我才进一步了解了保定的门券研究网。此后,我也学着看看门券研究网,在门券研究网上看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门券和蕴涵丰富的文章,靓丽精致的门券让我燃起搁置很久的门券梦。我利用集报积累的资料也写些门券稿,至今已在门券研究网发稿40多篇,网上发的每一稿,券友都给予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这次赴平遥参加中国报忇集报分会第四届理事会之前,在网上看到为拙稿点评的有一位平遥的券友胡保平,想拜访请教,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微信联系,很快就联系上了,他表示欢迎。
7日上午到了瑞华盛客栈会议报到处后,我以为胡保平老师退休不用上班,想利用上午的时间拜访他,当面讨教,便打电话告诉他我己到了平遥。过了一会儿,他便赶到瑞华盛客栈见了面,互赠了门券,但当时我还未报到,行李无法安置,要和同行80多岁的报友办理报到安置行李,这样便把胡保平老师“晾”在一边。此时,胡保平老师没有一点不悦,讲话还是细声细语。中午,设宴招待我和龙小平等4人,从席间获悉,胡保平老师是券联盟理论部部长,虽已退休,但单位返聘,还要上班,他是请假来接待我们。第二天给打电话关照我,10日晚又来微信:“8号晚上给你打电话,想了解你车票是否已订,接通后因声音太乱,听不清,已顺利到达西安就放心了。欢迎今后有机会再来平遥,有事多联系。”寥寥数语表达了他对藏友无微不至关怀,让我十分感动。第一次拜访集门券的朋友,让朋友请假,对自己的鲁莽深感内疚,他对同志包容、关怀的崇高思想境界让我从心底里佩服。
左二 古向东
还有一位榆次券友周新娥,她的女儿喜生二胎要她照料,一天要做5餐,又要照料年幼的孙子,十分繁忙,但她在百忙之中,还来酒店看望从未谋面的我们,赠送了门券,一再说要请我们吃饭,我只知道她集门券,并不知晓他家里还这么忙,冒昧打扰,已不妥,婉拒了她的好意。她回家后还牵挂我们,来电:“下午忘记问您了,明天您们是怎么去平遥呢?”我回赣后她又来电:“您来一次很不容易,连顿饭都没有招待,很是不好意思。”短短几句话,表达了她对同志藏友无微不至的关心。
我是第一次拜访集门券的朋友,让我感到集门券朋友思想境界高,热情好客,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像雷锋一样“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和集门券朋友在一起,如沐春风。
[胡保平 周新娥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