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难忘的经历(节选)

河北省:张友仁
显示日期2018-10-26;访问次数:310; 电脑端

s_缩小大小.jpg

   序:在2014年10月券研网举办过知青征文,在那次活动中,我参与并刊登了我知青回忆录中的两篇四章。2018年10月26日是我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借券研网这个平台,再从我回忆录中挑选两章,把我在农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并以此纪念全国知青上上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曾经奋战在广阔天地贡献人生最美好时光的知识青年!

                                                                          张友仁


第五章  晴天霹雳

    到了芝麻窝后,与我同来的知识青年都回家过年去了,只有我自己留在了农村过年。这一年的春节我过的非常凄惨,没人陪伴,冷冷清清,年三十的晚上,全村人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热气腾腾围座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吃年三十的饺子,只有我躺在冷清清的炕上,默默地数着屋顶上的檩条。我在寒冷、凄凉、失落、黑暗、孤独中度过了在农村的第一个春节。

    当一个人在孤独中生活时,会让人产生一种自卑、自闭的感觉。整整二十来天,我是在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甚至没有一个老乡陪伴中度过,一个刚进入成人的年青人,就`与孤独寂寞为伴,这种心情常人能理解吗?我常常在睡梦中见到爷爷的笑容可掬的面容,常常在睡梦中见到父亲谆谆教导、和蔼可亲的笑容,克勤克俭的作风。经常想起母亲在家操劳多么不容易,母亲又要照顾弟弟妹妹,伺候奶奶,还要惦记着父亲在单位扣押状况如何。母亲没有文化,就是一家庭妇女,是典型相夫教子、三从四德型妇女榜样。母亲这个家庭妇女能撑起政治和家庭负担吗?还想起。。。。。。。夜是漫长的,但总要天亮的。可是我的光明又在何时能点亮呢?

    房漏偏逢连夜雨,我正在心情悲观时,我所在第一生产队新上任了个队长是从别的生产队调来的。春节过后,天气还很寒冷,正是冬闲时期,大队、小队利用冬闲不间断召开大会、小会。但这种会议是有赏的,每次会都给记工分。社员开会时都来的很齐,不干活,只是聊天或读文件报纸,并还记工分,何乐而不为呢!                    

    春天来了,全队社员召开春耕动员会时,我正好不在会场,而躲在会场外我住的屋里,队长在会上讲了春耕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突然话题一转说;从大队转来的档案材料,我队知青张有仁的家庭很复杂,他的爷爷是资本家的管家,是大地主。他的父亲是走资派,并且是特务。我们队全体社员应特别注意张有仁的一切言行,要加强对他的监督、教育和改造。当我听到这一文革造反派编造出来不实的话语,我当时就好象一个炸雷在我头顶炸开,炸的我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我好象掉进了十八层地狱,又被他们踏上一只脚,压的我喘不上气来。真好像乌云压顶,再也无出头之日了。这一天是1969年4月7日。(4,7这两个数字是不祥之兆)

     既然是被监督改造的对象,人们的眼光就另眼看待了。我经常看到社员在我的背后,指指点点,好像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每当这时候我就非常难受,也非常的委屈,即便我的家庭和父亲真的有问题,也不能牵扯到我呀。文革的极右思潮真是根深蒂固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对我的监督眼光刚刚平缓,我也对人们的歧视刚刚习惯了,在一次大队召开的全体社员大会上,会议的内容是批判地、富、反、坏、右、黑六类分子。大队治保主任主持会议,治保主任在迈克风前一站,喇叭里立刻传出:全队黑六类分子全部到台上来。话音刚落,黑六类分子立刻从台下站起,低着头快步到了台上,站了一排。突然高音喇叭里又传出,插队青年张有仁、吴某某也到台上来,与黑六类分子站在一起。这一声传唤就像晴天霹雳,我只感觉天旋地转,魂魄不知哪里去了,我也不知自己怎么走到台上。在台上我看到台下到处是挥舞着拳头,各种狰狞可怕的脸孔高喊口号的人。我的心在颤抖,我的心在呐喊,我的心在激昂。我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从城市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是到农村广阔天地洗礼的,我没有犯错误,家庭的事情即便有问题也不能由我来承担。我恨......!苍天啊!我刚十九岁,还有出头之日吗?我永远记住1969年4月20日。(时至今日,时时在目,日日揪心,梦中惊醒。)

    即便老天爷不眷顾我,我又何必顺应天地呢。我在今后的劳动中也只能沉默寡言,用无声来抗争。并下定决心,我要做的最好,处处都要优秀,要让所有人都看看,我到底是怎么一个人。

s (1)_缩小大小.jpg

第六章  忍辱学农

    在此后的劳动中,我只知埋头苦干。队长及副队长可能商量好了,专拣不好干的活计让我去干。正副队长他们的目光很短浅,可以说是鼠目寸光没有正义感的人物,他们对待我就象对待阶级敌人一样。象种地让我去拉动轱辘,这种动轱辘就是种地时专门压墒用的,形状和钮碌差不多,大约有七八十斤重。由一个人在松软的土地上拉着。1969年的春天,我拉着动轱辘整干了一春,刚开始时拉我没感觉太累,觉得很好玩,有时还能拽着跑。有多少地,你就要压多少地。拉到后来,我的两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根本迈不开步了,小腿肚子蹬地酸痛酸痛的,经常抽筋。每天拉着百八十斤的石轱辘,在刚种的松软的土地中,拽着走二十多里,象牲畜一样,这种苦和累,让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文弱学生干,可想而知我需多大的毅力和耐力呀!但我就是坚持不懈和努力,咬紧牙关,硬挺过来了。我就是让人们看看`,我是谁。

种了地就要管理好,就要经常给地松土、健苗、除草。五月份种下的种子破壳出土了,齐齐的,嫩嫩的,一垄垄一行行的,煞是好看。满天遍野的庄稼地里,到处是庄稼人辛勤的忙碌着,人勤地不懒,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在农村才能真正体会到。我跟随全队劳动力一起耪地,看到农村的庄稼人一边耪着地一边有说有笑,轻轻松松地把地耪好了,苗间了。而我拿着锄头,左一锄右一铲,就是不听使唤,明明是照着杂草和弱苗去锄,反而把好苗锄掉,看锄过的地,草没除尽,苗没间好,间距不均匀,地皮也没全部松动,坚硬的地皮非常轧眼,起不了保墒和除草的作用。与庄稼人有差距,就要好好学习,看他们怎么耪地,我就怎么学,一遭生二遭熟,时间不长我就学会了,耪出的地,看上去`也象那回事了。再后来,我耪的地又好又快,还能打头了。

    农村最有技术的活计是种地,种地最有技术的是耕地扶犁。第一生产队有一匹青马、一头牛、二匹毛驴。马和牛力气大用来耕地,毛驴力气小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我队的马是一头内蒙草原的野马,买来后,通过驯化,是一头非常能干活的好马。我队的老黄牛也是一头很能干活的,并且还很温顺,也非常有劲,但就是干起活来四平八稳,走的很慢。岁数稍大一些的老农都愿意使老黄牛,尤其是耕地。能使大青马的只有少数几个人,都是年轻力壮心灵手巧的农民。我是一个不服输又是认真好学的人,每次在耕地中间休息时,我就偷偷地扶起犁,吆唤起大青马犁起地来,刚开始青马不听使唤,犁出地深浅不一,豁出沟就象长虫曲里拐弯在爬行。工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农的指点下没用多长时间就能象老农一样,犁出的地深浅均匀,豁出的沟笔杆条直。让一些对我有看法的人刮目相看,让不能使用青马和不会耕地的人非常羡慕。也给那些唯成份论的人和嫉妒小人当头棒喝。

    日复一日,每天都是天一亮就起来,并且还要比社员起的早,因为要急急忙忙点火做饭,也不管是生还是熟,狼吞虎咽吃下肚。有时是拿着饭,边走边吃就下地了。每天吃的大多是高粮面饼子,棒子面粥,没有炒菜,也没有咸菜,基本是粥里放几粒盐粒。能吃饱就很不错了。如果赶上下雨,柴禾被雨淋湿,做饭根本点不着火,屋里屋外酿的都是烟,双眼被烟熏的直流泪,鼻子呛的直发酸,饭也做不熟。如果有剩饭就吃口凉的,没有剩饭只能饿着肚子下地干活了。最惨的是到冬天,剩饭就像一个冰疙瘩,比冰还要坚硬,咬起来嘎蹦嘎蹦响。乞丐在冬天的日子,有时还能要上一口热火饭,我与任何人都不说话,又没有脸面去要,谁又能有人来关心你呢。

s_缩小大小.png

s (2)_缩小大小.jpg

    有付出就有回报,一年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许多农活,也学会了忍辱负重实现自己的不甘屈人之下的决心,让那些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人刮目相看,转变了看法,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赞许,重新评价了我,在1970年春节过后的队委会选举中,我无意惊讶中,被选为生产队长,而且是得票数的第一名。只是没有金刚钻不能揽瓷器,不能当这个队长,大队领导也不会让一个没有生产经验的知青担当这个重任。但我看到社员对我的付出给与的回报,也认为留下了伤心和喜悦的眼泪。另一个回报,给我留下了终身的懊悔,一年中的自闭,一年中的无语,让我一生说话都时而出现了停、断、急、不连贯现象。真是有喜有乐。


    附:《我的过去——不完全的记忆》目录

我的过去——不完全的记忆

上山下乡篇             

 目录

第一章:含泪离家               第二章:初吻大地  

第三章:爷爷离世               第四章:父亲奔丧 

第五章:晴天霹雳              第六章:忍辱学农  

第七章:热火朝天               第八章:农村课堂 

第九章:洪水肆虐               第十章:意志磨练
第十一章:春暖花开             第十二章:知青楷模

第十三章:战天斗地              第十四章:苦中有乐

第十五章:兴修水利              第十六章:夏季田园

第十七章:惊心动魄              第十八章: 人鼠为患

第十九章:淳朴乡情              第二十章:再见故乡

                                                      附录一:农村的所见所闻

                                                      附录二:悲惨的乱伦与痛心的婚姻

 



编辑:王建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8-10-26 06:23:09

终身难忘的知青生活......!!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18-10-26 08:45:39

终身难忘!

姓名:陈捷; 时间:2018-10-26 09:00:42

知青这些生活真是令人苦楚!!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8-10-26 09:43:35

我父亲在文革初期也是被打倒的“走资派”,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在那特殊的年代,顶着压力,忍辱负重,心灵受到摧残,意志得到磨炼,苦尽甜来也是人生阅历的重要财富!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8-10-26 09:54:36

知青岁月,难忘的年代。

姓名:钟杰; 时间:2018-10-26 11:26:48

艰苦而难忘的知青生活,痛心的一幕幕,感人的一件件往事,写的好!向张老师问好!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8-10-26 13:52:48

蹉跎岁月,历经磨练,百炼成钢。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8-10-26 14:58:09

知青岁月,终生难忘!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18-10-26 16:21:11

记忆犹新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8-10-26 16:29:27

阅张老师文,感慨多多,一言难尽的知青生活,只有亲历者才会有切肤之体会。感谢张老师的回忆录,分享难忘的人生经历。望你多保重!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8-10-26 16:56:15

终身难忘的经历,写的好!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8-10-26 17:08:58

学习了!!!谢谢!!!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8-10-26 17:14:30

难忘的人生经历,历经苦难,终生难忘!友仁友多保重。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8-10-26 18:36:03

每名知青在农村的时间各不相同,所经历的农村生活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张老师回忆记下了那么多,不简单。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8-10-26 19:49:07

刻骨铭心的经历。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8-10-26 21:24:48

只有亲身经历的痛,记忆才刻骨铭心。一个初涉社会的知青,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接受如此严酷的现实,另人心痛。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8-10-27 22:29:08

难忘的人生经历,拜读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8-10-27 23:31:55

拜读!……蹉跎曾经年,回首已幡然……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8-10-29 19:37:23

盼张老师的大作早期付印。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